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扬州1077年 北宋 · 王观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七七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扬州古都会也,枕江臂淮,与益部号为天下繁盛,故有唐以来节镇,首称扬、益焉。
今夫废兴之迹与土风人物、贡赋井邑之纤悉,详见于传记,可得而考,因摭类次第而赋之。
辞曰:
天鬻先生,溺意艺文,绵日穷年。
柅踸踔之短步,郁遐情而不宣。
江淮之去来,间走陆而航川
徒踆踆而奚补,寄赧色于颓颜。
睇故国之荒芜,尚气象之巑岏,思抽毫而吊叹,伤日月之徂迁。
环中丈人推手而前,曰:「子非无文,何为啬辞华于一言」?
先生答曰:「去来于兹,十历春秋,或行役之不遑,或疹疾之相婴,有所不暇」。
丈人曰:「子今请邑此邦,古今之废兴,人物之贤愚,封域之遐迩,土风之纤微,贡赋之所出,心详目熟,益已周矣。
请子赋之,吾将观焉」。
先生因驱拨冗猥,涤虑操觚,放肆厥辞:呜呼吁歔!
策駏驉以出游兮,欸近郊而惊春。
芳华冉冉以摧谢兮,俄汎然而点尘。
税倦鞅于危冈兮,俯楼栏而栖神。
哀衰残之戟目兮,发古意之酸辛。
搜传记之浩穰兮,契口耳之传闻。
稽质乎地志兮,参验乎乾文。
牵牛婺女,流为扬州
南蹑乎钜海之浒,北压乎长淮之流。
包有吴、越,首建楚周。
保章辨之以星土之数,职方分之以畜产之由。
兹惟陶唐,置牧十二,扬居其中,世济以治。
因商袭,九州以异,惟周封建,各正其地。
季末解纽,侯国争利,犬羊用人,孰作藩卫?
嬴秦咄嗟,奄有神器,煨烬坟籍,变乱古制。
罢侯为守,郡县始置,味形势之孤弱,薄恩亲于子弟。
下更晋、汉,南北分裂,隋继以兴,陈室复灭,天下始一,冠屦有别,易州而郡,法制未绝。
增置太守,统以司隶
唐开府刺史分莅。
此牧守郡国,先后变更而相异也。
环中丈人复曰:「兹述其概,请道其详」。
先生曰然,执笔而前:惟扬之先,在周属吴,鲁哀之年,城兹邗沟,远通江淮,见于《春秋》。
后越灭吴,角为寇雠。
强楚东侵,广地自谋,抵于泗上,雄视诸侯。
楚复奄灭,是为广陵
始皇之蜂豺,揽天下而吞并。
略长世之远谋,出须臾之经营。
郡始属于九江本立异于虚名。
项籍之奸雄,置秦鹿兮相兵。
王英布而开国,俄刘邦之勃兴,草前人之故号,易淮南之新称。
江都兮创更,或广陵兮相仍。
皇子启封,复沛侯之继承。
彼得失之奚计,间叛逆之为明。
汉公之逡巡,亦异号于江平
三国之纷纭,作重镇于魏邦,强干弱枝,倚贤进良。
文帝之黄初,幸故城兮临江,奋山川之戎旅,蓊烟霭之麾幢。
志南渡兮已必,卒冰舟兮莫航。
目波涛兮稽天,夺神明兮叹伤。
实皇天之限隔,岂人力之能障?
浪赋诗于鞍马,因纵美于汤汤。
曰魏与吴,名号相因,统县有八,属徐而纷。
繄晋末之驱驰,控三齐之要津。
逮宋有邦,州镇是隆,择刺史以惟人,俾抚柔于土风。
讲盛事于严秋之朝,观钜涛于海陵之东,俯江湄之壮阔,瞰京口之穹崇。
历陈、梁、齐之累朝,卒更革离合之不同。
陈留而分郡,一东广启封,复吴州而异称,示屏卫于其中。
总管以名府,顾旧名而是从。
炀帝之篡图,诏修饰于离宫。
会殿脚兮挥楫,扬锦帆兮翳空。
决东幸而建都,引千艘兮戏龙。
戮忠臣而杜口,括寡妇以从戎。
献无尾之羔兮绝继,作遭之语兮凶终。
鹊集黼帐,血腥剑锋。
彻床箦以窆藏,痛精诚之奚依。
雷塘之漫漫,仰枫林之巍巍。
本驰情于一快,反植祸于当时。
陈棱兮留镇,拥大军兮北归。
眷天意之昌唐,卒虬髭之见几,叱咤喑呜,作兴帝基。
承江淮之归命,更南兖以临之,外增置于行台,内维持于本枝。
武德而还,县县辑熙,或邗或扬,升号都督
贞观之间,十道分牧。
景云开元,增废遄速。
采访处置,道路击毂。
绵延永泰之末,创新节度之目,敕亲王领使,庆皇宗之敦睦。
副以长史,权任戒独,跨豪华于天下,骈十里兮云屋。
此州之因革,名号之大较也。
扰扰后先,兴亡可录。
吴王濞之不臣,非子建之就戮,淮南安之自杀而始恶彗星,厉王长之忧死而民歌「舂」。
非贪地以害公,卒三分而承续。
纪陟之譬护寒也,知险要之必争;
诸葛之诛乐琳也,表诬辞而自赎。
钦之叛也,因曲赦以示恩;
曹丕之走也,骇疑城之在目。
沈庆之设强弩于高台兮,谨乎备禦
吴孙权置烽火于孤山兮,验夫神速。
蒋济讽三州之论,袁术哀冯氏之辱。
季子通之暂据,杜伏威之驱逐。
彼公祏之何知,运螳臂而相触。
力未加而已喘,息未伸而已促。
委雉堞于荆榛,痛黔黎之鱼肉。
徐敬业之传檄兮,武后临朝而嘅叹;
田神功之提兵兮,刘展就擒而颠覆。
阴奏伯和之罪兮,少游之凶狡;
外匮南方之力兮,李锜之贪黩。
唐控失御,昭皇蒙尘。
属朱梁之侮国,复巢兵之不臣,沸淮海之狂波,涨寰宇之妖氛。
迨吴僭王,杨氏始振,行密亟亡,渭溥称尊。
兵弱地狭,器卑识昏。
亦犹指尾闾而潴去水,即虎穴而寄蒸豚,未有不亡者也。
夫然,迭守迭攻,代亡代存。
方东都之启国,倏大齐之自君,始焉惧神谋之或泄,默然画炉灰而诳人。
咄嗟高骈,跳吠狺狺,叱海岳以倒立,嘘风云兮昼昏,忽埋金之行压,终故毡兮裹身。
吕用之之狂妖,毕师铎之并吞。
孙儒厉言于庸贼,秦彦仗剑于辕门。
时雨降矣,虽灌溉兮何益;
太阳升矣,顾小星兮徒云。
德兴周,淮南克复,扑燎原之凶燄,起摧风之腐木。
赫赫然我太祖之兴也,不取一毫,不折一镞。
何重进之跳梁,逆神锋而自衄,按九天之成法,断巨鳌之左足。
捧祥日以出海,乘鸣鸡而御箓。
民适父母,天荐福禄。
冠带百蛮兮,蠢然集慕膻之众蚁;
束帛万国兮,浩然收朝宗之百谷。
土归民耕,野无鬼哭,括有幅员,悉吾臣仆。
销藩镇之僭谋,亶皇明而外烛,敕示守臣,语吾约束。
扫战争之故地,变歌谣之善俗。
此州之圣愚,兴亡之明戒也。
长冈嶾嶙,西驰东走。
凛剑外之危势,吞淮天之远岫,带楚水之萦盘,瞰吴林之怪秀。
巨鱼乘波,偃然出壑;
长蛇吸烟,翘然引首。
高焉上摘于星辰,广焉环迷于宇宙。
四帐无所兮,失迷藏之楼;
万点犹明兮,馀放萤之囿。
乏击毬之壮女,悲丧马之龙厩。
帝子去久兮,空《文选》之楼
雨藓朝生兮,侵蜀泉之甃。
风飘飘兮,引竹西之歌吹;
雨纤纤兮,发贡芽之香茂。
塔西灵兮轧空,池九曲兮分溜。
杜子美思东流而乘兴,朱长文西山而怀旧。
风亭月观,琴室吹台,屹万岁之雕华,对钟山之崔嵬。
待玉钩之初月,销丹楹于大雷。
走十宫之狐狸,鞠三陵之草莱。
魏水军兮,穿巨池而分浦;
隋酺戏兮,揭羽葆而横街。
仙臼尚存兮,混草莽之墟;
胥骸未朽兮,感金玉之精。
植桧荒谢公之宅,掬泪传秋浦之情。
筮山火以疑寺名之妖祥,惊梦寐以登峻台之峥嵘。
望舆浦兮,表瑞始乎范邈;
峙危城兮,施筑本乎张婴。
孙郎作涂塘而淹北道,齐高分巨水而遏艾陵。
此州之城邑、山川、楼观之所在也。
所以庾阐纵丽言于禦寇,鲍昭摅雅思于《芜城》。
因献赋以赐钱兮,酬王正之才;
闻宫声而疑变兮,见令言之明。
客谢井兮,起卢仝之意;
表荐士兮,示萧遥之能。
张祐著浪游之迹,杜牧悲薄幸之名。
箴告执筹兮,扬子云之慵慨;
诗吊故宫兮,李义山之纵横。
访木兰兮,伟王相国之贵;
渡金汤兮,陋章孝标之轻。
子瑱据城而生叛逆之志,嵇康鼓琴而识祸乱之萌。
骑鹤诮昔人之妄,露筋哀正女之诚。
大中纪年兮,获官河之圣米;
韦生避地兮,悲水调之遗声。
此州之古今贤哲之所褒称而悲叹也。
扬扬水波,人实躁劲。
或土多筱簜之本,或地宜杨柳之性,厥田惟下,天草惟盛。
利焉金锡之为美,民焉男女之为正。
甓社之湖兮,夜骇乎明珠之光怪;
扬子之心兮,朝出乎宝鉴之精莹。
袍美蕃客,布出鲛人。
半臂美锦,土縠花纹。
乌节早香,蛇粟连根。
蒟蒻竹笋,芦芽水芹,海榴石楠,
菰粉白芷,柘葛姜,芡角翻刺,蒲剑飞铓。
鹑鸭鹳雉,狐貉兔獐,野不利谷,畜不宜羊。
鳜鰋鲀鳅,鲥鳣鲤鲿,龟鳖鼋蜃,蟹蛤鳊鲂,螺蚌蛏蛎,犷壳坚刚。
五都百郡,千豪万商,趋床头之冗会,定万货之低昂。
天长甘泉,莲塘石梁,积冬雪之绥绥,乘春霖之浪浪。
泥冰土陷,轮摧马伤,张氏记明于役行,李巡注释于轻扬。
采得宝之歌兮,韦坚进官于常侍
兴北埭之役兮,谢安获美于甘棠。
奇乎哉!
琼花吐英,芍药矜芳,媚灵宇以敷秀,覆修亭而舞香。
其洁也御绿云之玉妃,其美也奔素月之仙妆,其色也照时之藻景,其馨也破真室之罂香。
友姚黄于西洛,奴玉蕊唐昌
至于杂乐奇戏,歌童舞倡,结豆蔻之春梢,漾珠帘之密光。
九桥连居,善和名坊。
杨柳发孙生之句,牡丹为李氏之光。
姓系之出,其源章章:刘马郑盛,韩林车张,戴高槐游,萧王
此风俗、物产、氏族之所出也。
两京而降,五代以还,人物之详,善恶可观。
微至于栖岩遁谷之士,下至于羁臣寡妇之贤。
董子谏易王之骄志,何武戴圣之微愆。
吏民刻石,颂马棱怀德
祠祀祈福,祝张纲而致虔。
赵苞成三年之政,徐璆谢上公之官。
刘馥先一时之备,出苫蓑而覆垒;
陈登当东方之事,合部众以安边。
事大见委兮,责温恢之效;
以函致问兮,尊刘晔之言。
政治尤异,三府荐臧旻之绩;
镇抚安静,郭谋言满宠之德。
张玄不逮子纲而雅有高行,张辽至自海陵而今犹血食。
笮融利财奉佛,而忘督运之急;
孙景委郡东归,而得见几之力。
陈瑀惧袁术兵,周瑜识蒋干之说客。
陆伯言之先几而知杨竺之终败,糜子仲之倾财而资先主之军食。
器中鬻茗,而老姥不闻于增减;
帷下燕客,而桓温耻崇于雕饰。
刘颂博识而见称时人,盛彦异才而不应召辟。
华谭好学而取贵乎乡里,惠休复姓而晚阶乎仕籍。
开南门而必王兮,恭陵胡为乎反祸?
实根本之所寄兮,刘氏于焉而深惜。
荀伯玉梦稚儿之语,吕僧珍遇相师之识。
白虹贯城,而义庆以之恳还;
十年养士,而李崇以之破敌。
老能驰射者,傅永之好勇;
畏如神明者,萧景之举职。
方隋之时,赵才、裴矩之从幸,其止辇抗辞,毅然而不佞,志一朝兮已决,言百车兮孰听?
指血染鞅兮,徒为乎宫女之留;
舆服羽仪兮,徒为乎何稠之定。
李袭誉非特筑句城以兴利也,复聚书而训子;
王志愔岂惟破凶滑以示信也,先保民而为政。
吉甫寿州也,求行乎招怀之策;
德誉惜丁黄也,力沮乎智兴之令。
参佐不用,明李鄘之失;
郡人纪德,见姚崇之正。
倪若水因班公而有登仙之慕,陆鸿渐季卿而别中𤃩之性。
南柯骇淳于之梦,沙堤发李嵘之咏。
臧珍对世宗,言卑湿之状;
田頵谏杨氏,喻狂猛之心。
贾崇失律,惧元宗而受责;
冯谧削发,遇周师而见擒。
环中丈人曰:「子之博闻,吾已详知。
子之凭高睨下,或得于古,或得于今,人之所不得见而知者,试为陈之」。
先生怡然,布席揖座,觞三行而已醺,徐为丈人言之:引目迢迢,邈不知其所极也;
抚心迥迥,恨不知其所至也。
倏隆倏平,缺绝颓危,势相睽而不属者,此前日之废城遗堞也。
斜分直出,东西左右,而名不质其孰谓者,此前日之市朝街陌之故处也。
残刻断础,烧昏草没,而牛羊牧放之所凭陵而上下者,此前王之离宫别殿也。
累然而峙,谺然而空,穴狐鼠、宅虺蜴,弃于人迹所不及者,此前贤昔帝之坏陵废冢也。
前日之绮罗鼓吹之坊,今日之芸童樵叟之歌场蔬圃也。
前日官寺,法度之所出,而今日之浴牛饮马之断沟荒堑也。
齐绿高阴,局分而井列者,此茭麻桑柘高下之畦陇也。
似出而没,若来而去,非图绘笔墨之所可形容而尽者,此荒烟野雾朝暮之气候也。
茂林阴阴,挂晴日也;
白鹭翩翩,戏平池也;
远水沄沄,漾舟船也;
群山亭亭,带长江也。
疏花缀草,夭夭灼灼,䜣春情也;
修篁舞烟,曳曳徐徐,萦客愁也。
怒蛙沸雨,怪禽嘲暮。
行商去贾,千蹄万樯,南浮而北走者,不能谁何其一二也。
是以思纷然而荡越,敛而不能相合;
言屑然而躁冗,就而不能少功。
夫然,景物之夥,不为丈人道也,敢肆其所可道者,丈人姑听之!
因屏息整衣,受揖而立,端以俟命。
皇乎哉!
太祖之有天下也,进贤黜愚,定羌服胡。
分茅裂土,而启十友之封;
衔璧舆榇,而赦诸王之诛。
万里一统,混同车书。
粤兹维扬,古曰名都,屏捍京师,世倚贤儒。
唐季彫微,群雄角趋,寄人命于戈铤,委城雉于榛芜。
诛杀蹂躏,掊削驱呼,政察察而不纲,下嗷嗷而无馀。
一祖经营,四圣扶持,逮皇上之兴也,天覆地容,风养雨濡。
振历世之衰残,造太平于须臾,四海九州,称唐颂虞。
士乐胶庠,商通有无,工事于器,民安厥居,老舞少歌,其气于于。
实惟神州,东南奥区,并邑治以简役,废军垒以宽租。
江浙瓯闽,交广湘湖,摩毂衔尾,骈走津途。
盖鉴前季之兴亡,建永世之规模。
谷之千仓,宿骁雄之万夫,择将臣以严训御之法制,尊牧守以绝鹰虎之侵渔。
淬兰锜之戎械,增坚金之外郛;
崇中国之藩垣,销奸人之觊觎。
言未及既,环中丈人委杖出席,拊髀爵跃,失气出舌,乃曰:「赋者古诗之流,古人所以通讽谏也。
先生之言,磊落峥嵘,岂特详一州之事,举而措之,足以弥缝帝衮,龟鉴当时」。
天鬻先生跼蹐战汗,恍不知其所知。
百拜以谢,定色悉记,将以俟采诗者也(《扬州赋》,嘉靖乙巳仪真张矩刊本。又见《历代赋汇补遗》卷六,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六三,光绪《甘泉县志》卷二〇。)
杨隐君墓志 宋 · 王洋
 出处:全宋文卷三八七七、《东牟集》卷一四
君讳潜,字彦升,其先华阴弘农人
惟杨氏别姓以来,数千载间世为盛族,迹其逋迁,裔胄所至,皆有异人。
虽黄、唐、姚、姒有不及者,大抵重于叔向,贵于赤泉侯,极于汉太尉
今散处郡国,流分派别,有兜鍪而貂蝉者,有儒冠而鼎食者,有穷经论道为一世宗仰者,有隐居閒处身岩壑而名振天衢者,皆华阴之族,无它杨焉。
君世居将乐瀚溪,盖别自浦城之族。
大王父某、王父某、考某,皆隐德不仕,而其德名著于乡社者,累叶不同。
故直而和,愿而恭,其言也讱,大王父之德也。
刚而毅,纵而度,力兼数夫,而毫视万物者,王父之量也。
缵二父之志,通古今之学,固穷厉节,不求达闻,则皇考其人焉。
君昆弟四人,在皇考为仲子。
天性警悟,自知读书,初加弁服,名誉赫然。
尝自言:「为人后者,非名爵相继之谓,顾不可坠者节也。
谓四知之可畏,则故人之金可却矣;
辨三者之不惑,则奕世之泽必厚矣。
华阴之田果安在哉?
人田千阡陌,吾田乎清白,彼千阡陌者未百年而易族,吾清白者在千载而不竭。
归乎,归乎,其蹈吾祖以食清白之田乎」!
由是,公于乡党则推其馀以施,而人无饥者。
盖其事亲则就养无方,而族党之人无不令于父母者。
居丧结倚庐,号泣孺慕,而禽鸟之瑞至焉。
初,宣和中方田法行,乡人盻盻未知所向,君为廋词语人曰:「五鄙之庐,舂粮而趋。
隼旟之丘,倍称是求。
平衍而腴,将困于租。
铢铢钧之,等分是图」。
会其法中止,时无知者。
后三十年复举经界,邑人追思公言,有识者解之曰:「五鄙之庐,邑也;
舂粮而趋,百里也;
隼旟之丘,州也;
倍称是求,则百里者二焉。
以吾乡去州邑远,其地衍沃,将有渫恶氏者委重于此者。
当以等级、远近均之,则当矣」。
后果析为九等,铢铢较之,始得其平,故乡里推公明哲绝人,非智所及。
初,汉太尉凡四子,长曰奉,季曰牧,二族为尤盛,今秦吴诸族皆本于二祖。
浦城之族出于秉。
以礼经考之,传于奉者宜为大宗,传秉、传牧者宜为小宗
而秉尝为别族,继别者百世不迁。
故在杨氏世谱,凡之后皆宜祖于太尉,而继秉者祖于家,其叙乃正。
今以世谱考之,自食我之祸,子孙逃于华阴山谷。
永嘉之乱,占籍上饶
唐上元中刘展陷润、升,吴会弗宁,又避地于建安吴兴
王氏据有闽粤,与李氏为敌国,吴人致讨,建安震恐,十一世祖徙居将乐之光明,后自光明复居瀚溪
瀚溪之族派于浦城,而浦城之族出于瀚溪
境接长河,其俗犷戾,视法令为纸上语。
君家三世以善道化之,其俗几变。
向使如君者,天假之年,渐致四方长者以德为池,浇濯其俗,益古其俗可也。
重车出门,中道折轴,其为士者惜之。
君以建炎元年岁在丁未终于里第,享年四十有四。
三年九月,葬于将乐都岭之原。
先一月有双笋生茔前,不日成竹。
物生之异时,士夫歌咏者甚众,人以为清德之瑞,且知子孙之庆云。
娶马氏,有二男子:长曰杰,历任阳山,前信州司户参军
次曰佐,后君一年而卒。
孙四人:如范、如筠,皆举进士,馀尚幼。
方民曹之官于信也,予寓处郡下,与杰从游相好,一日语予曰:「我先人弃诸孤二十馀年,既克襄事,大惧潜德不显,埋名地下,愿令辞以表之」。
予谢不令,恐无以令德者。
既归踰年,遣人具书币走上饶,求遂前请。
予适有事于淮浦,书不克报。
是秋,又书来促曰:「碑已具,幸终赐」。
乃书以授使者
君之善行甚众,而独沈于乡,后之乡人其俎豆之与。
铭曰:
按:阙文
宋州官吏八关斋会报德记772年5月8日 唐 · 颜真卿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三十八 创作地点:河南省商丘市
夫德之所感。
沦骨髓而非深。
诚之所至。
去神明而何远。
唐大历壬子岁
宋州八关斋会者。
此都人士暨文武将吏朝散大夫使持节宋州诸军事宋州刺史侍御史本州团练守捉使赐紫金鱼袋徐向等。
奉为河南节度观察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左右仆射省事御史大夫汴州刺史上柱国信都郡王田公顷疾良已之所建也。
公名神功
冀州南宫人
禀元和之粹灵。
膺期运以杰出。
含宏厚下。
正直率先。
起孝而德感生人。
竭忠而精贯白日。
和众必资于宽简。
安人务在于抚柔。
况乎武艺绝伦。
英谋沈秘。
所向而前无强敌。
日新而学有缉熙。
故能殿天子之邦。
郁苍生之望有日矣。
羯戎搆逆。
公以平卢节将佐右仆射李公忠臣收沧德。
相州
杏园
陈留
许叔冀降而陷焉。
思明惧忠臣图己。
令公南德信随刘从谏收江淮
宋州
欲袭李铣
公斩德信
走从谏。
其众而报焉。
肃宗大悦。
拜公鸿胪卿
再袭敬釭于郓州
中丞
刘展润州
斩平之。
徐州刺史
明年拜淄青节度使
属候希逸自平卢至。
公以州让之。
宋州刺史李岑为贼所围。
副元帅李光弼请公讨平之。
御史大夫
开府
充兖郓节度
破法子营。
又讨敬釭。
釭归顺焉。
史朝义闻之。
下博
范阳自缢死。
广德元年户部尚书
封信都郡王
上幸陕。
公首来扈从。
都知六军兵马。
每食宿。
公皆躬自省视。
上感焉。
方委以政事。
公涕泣固辞而止。
二年拜汴宋节度
兵部
大历二年右仆射
封母清河张氏为赵国夫人
信安郡王袆女为凉国夫人
太夫人慈和勤俭。
睦于亲党。
公性纯孝。
居常不离左右。
阅读书史
或时疾病。
公辄累月不茹薰。
家中礼忏不绝。
仍造崇宏圣二寺。
以祈福祐。
五年兼判左仆射省事
太子太师
公德厚量深。
劳谦重慎。
功既高而心益下。
位弥大而体益恭。
故远无不怀。
迩无不肃。
今夏四月
忽婴热疾。
沈顿累旬。
积善降祥。
勿药遄喜。
鹰犬之玩。
悉皆弃舍。
偫帅焉。
无复弋猎。
四履之内。
咸怀欢欣。
雎阳之人。
踊跃尤甚。
乃咨于州曰。
昔我公之陷贼也。
至敝邑而首诛德信
李岑之见围也。
破其党而克保城池。
是即我公再有大造于敝邑矣。
微我公之救恤。
即皆死于锋镝。
入于煎熬矣。
尚何能保完家室。
嬉戏乡井者乎。
不资斋明。
何以报德。
公悦而从之。
五月八日
首以俸钱三十万设八关大会。
饭千僧于开元伽蓝。
将佐争承。
唯恐居后。
已而州县官吏长史苗藏实等。
设一千五百人为一会。
镇遏团练官健副使孙琳等。
五百人为一会。
耆寿百姓张列等
设五千人为一会。
法筵等供。
仄塞于郊坰。
赞呗香花。
喧填于昼夜。
其馀乡村聚落。
来往舟车。
闻风而靡督自勤。
耸惠而怵先胥懋者。
又不可胜数矣。
非夫美政淳深。
德风汪濊。
则何以感人若此其至者乎。
某叨接好仁。
饱承馀烈。
睹兹盛美。
益腼求蒙。
若不垂诸将来。
则记事者奚述。
杭州李使君论李藏用杭州有功表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五
臣某言。臣闻当逆贼刘展拥兵过江之日。
变起仓卒。锋不可当。
人心动摇。物情危骇。
五道节制。望风溃散。
自淮而南。至于海隅
遂无敢保一城守一节者。惟少府少监藏用
以宗室近属。忧国如家。
临危抗愤。忠勇奋发。
收集散卒。纠合义师。
挺身履险。出万死一生之地。
与贼转战。坚守苏州
相持经月。杀获过当。
使凶徒逆党。锋锐挫衄。
自此王师载张。贼众知惧。
其后以外援不至。众寡悬绝。
遂移师就险。退保杭州
当此之时。江淮诸军已散。
平卢之师未至。三分全吴。
贼有其二。藏用且募且战。
独守孤城。以忠义感激。
令骁勇乐用。旬月之内。
致死士三千。贼遣伪将张景超孙待封等。
尽率锐卒。分道来攻。
藏用与将士等。戮力一心。
义形于色。殊死决战。
奋不顾身。遂能兵锋所加。
无不摧陷。皆一举尽敌。
覆而屠之。前后俘斩虏获。
至数万计。向使微夫人之力。
捍此州之境。则江界土宇。
尽为戎疆。海隅苍生。
非复吾有。由是浙江之外。
南至闽岭。士庶免有波迸道路。
穷寇不敢唐突。藩篱屏息。
风波晏然。百姓乐业。
父不丧子。兄不哭弟。
藏用之功也。今都统使停。
本职已罢。孤军无主。
莫知适从。将士嗷嗷。
未有所隶。天听高邈。
无人为言。遂使殊勋见委。
忠节未录。口不言赏。
赏亦不及。伏恐非圣朝旌有德表有功之意。
今逆寇虽殄。人心犹携。
山洞海岛。往往结聚。
睦州草窃。为蠹犹深。
惟惮藏用之兵。是以未敢进逼。
若此军一散。必偫盗交侵。
则臣此州。危亡是惧。
伏望早降恩旨。以答其勤。
锡之勋策。委之戎政。
总统所领。以镇遏江表。
江东姓禺禺之望。艰难之际。
人多二心。以宗子维城。
智勇如此。必能使寇贼奸宄。
不敢窥伺间隙。则江淮足以高枕而卧。
而陛下可无东顾之忧。臣辱忝葭莩。
任居牧守。安危之分。
臣实预焉。无任恳款之至。
江淮都统使奏破刘展兵捷书表761年1月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五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臣闻圣人之生。不能使大盗不起。
唐尧之代。时则有四凶在列。
王制所以诛不恪。讨不庭。
小者市朝。大者原野。
奸宄草窃。何代无之。
刘展包藏祸心。为日固久。
敢肆奸慝。乘间阻兵。
长驱凶徒。掩臣未备。
以伪言乱众。谓天命在已。
于是有豕食淮泗。鲸吞荆吴之心。
使黎庶播越。人神愤怒。
职司靖难。敢不戮力。
当凭庙略。以殄寇仇。
谨遣副使少府少监侍御史藏用屯兵杭州。伺隙进讨。
且分处隘害。以遏其唐突。
贼众狃于初役。师轻而骄。
不虞吾军能折其锐也。乃以今月三日
使其伪将军张干朱法云等。领步卒七千。
马军六百。径入杭州东门。
焚烧闾阎。鼓噪而进。
藏用引其精锐。设伏于途。
羸师张之。使入死地。
然后整堂堂之阵。以薄其垒。
使左厢兵马使潭州长史李澄为左军。左第一将张嵓光先锋将李强李陵等佐之。
都押衙高干右军左押衙杨履和都虞候魏守寂佐之。
左第二将皇甫山栖左三将梁朝康承寂左四将吴季之李楚玉颜光允等。督游军之骑。
以弥缝其阙。表里合战。
奇正夹攻。以将帅之馀勇。
因黎元之积愤。奋皆敢死。
登必争先。赤羽交而三军风生。
金鼓鸣而万夫气作。自卯至午。
覆而败之。神扶电扫。
雷落山破。噍类无馀。
只车莫返。锋镝之血。
朱殷长江。甲齐崇山
尸作京观。实赖陛下聪明齐圣。
与日月合照。故能虑图发于樽俎。
而威灵加于远方。臣等尽敌如拾芥。
成功如指掌。恶气沴祲。
扫荡无馀。海隅苍生。
比屋何幸。臣无任庆快之至。
李峘祭纛文761年2月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三 创作地点:江西省南昌市
年月日。
都统江淮之南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户部尚书李峘
谨以少牢之奠。
敬祭于六纛之神。
天地不仁。
神明无亲。
惟正是与。
若响之答。
敢有象恭滔天。
搆衅称乱。
国有明罚。
神其舍诸。
贼臣刘展
假宠多难。
敢包狼心。
窃发虿毒。
将敷虐于我上下神祇。
使东溟扬波。
偫动昏垫。
皇帝震怒。
按剑授钺。
命我上将
厎天之伐。
于是有虎牙鹰扬之臣。
蛇矛犀渠之偫。
横行而东。
我伐用张。
月羽云旗。
以先启行。
方将历浔阳
南陵
京口
建业
斮枭獍以衅鼓。
封鲸鲵为京观。
俾万里浪破。
三象雾廓。
今以令月吉日
整驾即路。
是用邀福于尔有神。
惟神降衷。
尚弼予志。
敢告无靡旗。
无絓骖。
无汰辀。
无偾车。
命五将护野。
万灵并毂。
令天地氛祲。
望风扫除。
魑魅魍魉。
罔不率俾。
莫我敢遏。
为神祇羞。
尚飨。
陆文学自传 唐 · 陆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三
陆子名羽。
字鸿渐
不知何许人也。
或云字羽名鸿渐。
未知孰是。
仲宣孟阳之貌陋。
相如子云之口吃。
而为人才辩笃信。
躁多自用意。
朋友规谏。
豁然不惑。
凡与人宴处。
意有所适。
不言而去。
人或疑之。
谓生多瞋。
及与人为信。
虽冰雪千里。
虎狼当道。
而不愆也。
上元初。
结庐于苕溪之滨。
闭关对书。
不杂非类。
名僧高士。
谈宴永日。
常扁舟往来山寺。
随身惟纱巾藤鞋。
短褐犊鼻。
往往独行野中。
诵佛经。
吟古诗。
杖击林木。
手弄流水。
夷犹徘徊。
自曙达暮。
至日黑兴尽。
号泣而归。
故楚人相谓。
陆子盖今之接舆也。
始三岁茕露。
育乎竟陵大师积公之禅院。
自幼学属文。
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
子答曰。
终鲜兄弟。
无复后嗣。
染衣削发。
号为释氏
使儒者闻之。
得称为孝乎。
羽将授孔圣之文可乎。
公曰。
善哉子为孝。
殊不知西方染削之道。
其名大矣。
公执释典不屈。
子执儒典不屈。
公因矫怜无爱。
历试贱务。
扫寺地。
洁僧厕。
践泥污墙。
负瓦施屋。
牧牛一百二十蹄。
竟陵西湖无纸。
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
他日问字于学者。
张衡南都赋。
不识其字。
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
危坐展卷。
口动而已。
公知之。
恐渐渍外典。
去道日旷。
又束于寺中。
令其剪榛莽。
以门人之伯主焉。
或时心记文字。
懵然若有所遗。
灰心木立。
过日不作。
主者以为慵惰鞭之。
因叹岁月往矣。
恐不知其书。
呜咽不自胜。
主者以为蓄怒。
又鞭其背。
折其楚乃释。
因倦所役。
舍主者而去。
卷衣诣伶党。
著谑谈三篇。
以身为伶正。
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
公追之曰。
念尔道丧。
惜哉。
吾本师有言。
我弟子十二时中。
许一时外学
令降伏外道也。
以我门人众多。
今从尔所欲。
可缉学工书。
天宝中
郢人酺于沧浪道。
邑吏召子为伶正之师。
河南尹李公齐物出守见异。
捉手拊背。
亲授诗集。
于是汉沔之俗亦异焉。
后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别墅。
礼部郎中崔公国辅出守竟陵郡
与之游处凡三年。
赠白驴乌帮牛一头。
书函一枚。
白驴帮牛襄阳太守李憕见遗。
函故卢黄门侍郎所与。
此物皆巳之所惜也。
宜野人乘蓄。
故特以相赠。
至德初
秦人过江。
子亦过江。
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
少好属文。
多所讽谕。
见人为善。
若已有之。
见人不善。
若已羞之。
苦言逆耳。
无所回避。
由是俗人多忌之。
禄山乱中原。
为四悲诗。
刘展江淮
作天之未明赋。
皆见感激当时。
行哭涕泗。
著君臣契三卷。
源解三十卷。
江表四姓谱八卷。
南北人物志十卷。
吴兴历官记三卷。
湖州刺史记一卷。
茶经三卷。
占梦上中下三卷。
并贮于褐布囊。
上元辛丑岁
子阳秋二十有九。
送倚序1003年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武夷新集》卷七、光绪《续浦城县志》卷三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我之先,繇永嘉之难,避地江外,占数于上饶
刘展之寇,又迁于闽粤,治产殖货,以财雄于建安
世为彊宗,高上武力。
唐室之季,乱离云瘼,礼乐征伐,不出本朝。
无种而起为王侯,称兵而分据州郡,故王氏奄有无诸六郡之地。
盘牙相错,莫非勍敌;
候望走集,悉严兵备
故我内外家世,皆服缦胡而冠武弁,总舆师而提尺籍,辎軿鼓吹,盛于一方。
而群从叔季,凭藉世资,习尚豪举,竞养声利,争为节侠。
玉山府君劳谦降志,刻苦读书,好学之名,闻于州里。
孝廉射策,委质江吴;
以儒雅从政,仕至宰邑
无何,黄旗运尽,琴堂秩满,考槃故里,启手归全。
常府君博涉艺文,尤深《左氏》,终鲜兄弟,不遑充赋,未及中寿,遘兹大祸。
家无担石之蓄,门无强近之亲,藐视诸孤,朝不谋夕。
我是时以一命为兰台正字,尚未及志学之岁,遽罹悯凶,将就死灭。
尔曹皆丱角稚齿,俱未成人。
田园污莱,裘葛不具。
堂构颓替,弓冶渐微。
既泣血终丧,即割慈游宦,艰难险阻,备尝之矣。
既而索米都下,薄游外郡。
又三岁,以文三十篇献于公车,始得为太常奉礼,且有中旨,阅书于秘府
日享公膳,月受俸缗,未能亢宗,财足糊口。
而太夫人与汝曹,仰给薄产,终岁食贫。
我又智效一官,相去万里,晨夕引领,不觉涕之无从也。
我亦进德励行,脩词聚学,又得册府秘书夙夜研习,曾未期月,颇有文章出于人间,为前辈所许。
又频诣金马门献赋颂,天子益知名。
凡再岁间,一召试内署,一应制行在,得光禄丞,赐进士第,复受诏直集贤院
星律载周,宠光举集,稽古之力,岂诬也哉!
得禄既丰,思养弥切。
削牍为奏,赐告言归。
建安扶迎太夫人,并挈汝曹,尽室西上,侨寓辇毂,迨兹岁星一周于天矣。
而我以不肖之质,中人之才,黄屋过听,擢司雅诰,敢不摩揣铅钝,励精夙夜,期有以润色帝载,与三代同气。
奈何力不逮心,位过其量,岁祀逾久,官谤嚣然。
不能上封自劾,幞被引退,乃犹束带就列,俛首取容,碌碌于荐绅间,亦颜之厚矣。
今年,汝举进士,有司荐名,我时侍从穆清,亲逢旦暮。
天子又赐汝高第,自丙科而升乙科。
俄顷之间,恩奖蕃缛。
汝之仲兄及季弟,比年来圣人诞生之辰,延赏近侍,并得解褐,试秩蓬丘
每朔旦列拜膝下,私门嘉庆,岁时伏腊,捧觞上寿,怀黄佩玉,趋走左右,固足以慰太夫人之心;
而伯仲森列,门无白丁,亦足以为乡曲之美谈,交游之光宠也。
今汝由天官调补,掌簿四明,期以来年,往代其任,且将归省松槚,盘桓里闾,俟春夏之交,乃莅厥职。
汝当念为士之道,以仁义是务,而閒宴不可忘;
为吏之方,以法令是师,而资材不可彊。
事上贵乎恭,而慎于谄;
临下尚乎简,而惩其违。
至于淳素之风,清白之训,盖我之家法耳,岂复郑重而言之哉!
若乃博约文史,切磋道术,此又朋友之事也,吾何与焉。
汝之归,吾党之人有问我者,为言受恩寖深,莅官无状,如卫鹤之有禄位,若社鼷之载车马,悲愁忧畏,不遑宁处。
幸天子一旦澄汰流品,考覈名实,不能者止,奉身而退,固愿返初服,奉版舆,从诸乡先生优游以卒岁也。
翰林侍读士正奉大夫尚书兵部侍郎秘书监上柱国江陵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兵部尚书杨公行状1000年1月23日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七、《武夷新集》卷一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丽水市
曾祖式皇,不仕。
祖郜皇。
父澄皇,累赠礼部侍郎
建州浦城乾封乡长乐里。
杨徽之字仲猷,年八十。
公之先,华阴人
永嘉之乱,流寓江表,占籍上饶郡,凡十馀世。
唐上元中刘展叛涣,吴会骚然,公之六代祖遂举族避地于建安吴兴,因为著姓。
自高、曾以来,用财力雄于州里。
唐季俶扰,乃祖鸠合义旅几乎千人,保境亢宗,一邑是赖,受署义军指挥使
烈考博通文史,为乡党所称。
王氏之据有闽隅也,物色异人,寤寐豪杰。
首画奇策,请见牙门。
忠懿王奇之,即日解褐,置之幕府
未几,赐五品服,拜本县令
弦歌之化,流于桑梓;
蕃衍之祥,钟于燕翼。
公即其次子也。
始在童丱,卓然不群;
结发从师,刻苦为学。
群从兄弟,率以豪侠相尚,驰骋狗马,被服轻煖,使酒难近,结客报仇。
而公杜门端居,偃仰图籍,躬亲布素之行,深为宗党所服。
邑人江文蔚善赋,江为能诗,公皆延于客馆之中,伸以师事之礼。
曾未期岁,与之齐名。
寻阳庐山学舍甚盛,四方髦俊,辐辏其间。
公既终二亲之丧,即与从父弟参,蹑屩担簦,不远千里。
亦既至止,名声蔼然。
先生钜儒,咸共叹服。
凡再罹寒暑,其业大成。
参适有怀土之心,公即遣归省视坟墓。
时李氏建国,奄有淮淝,贽币不通,边关甚急。
公不居一国,有志四方。
思树勋于中原,耻怀安于故土。
杖策径去,潜伏间行,聿来上都,憩于逆旅。
适及秋赋,假籍河南,首冠荐书,时誉愈出。
翰林学士窦公仪枢密直学士王公朴,皆负公望,为一代龙门
公遍投以文,窦公倒屣相迎,王公置书为谢,待以奇士,名动一时。
明年礼部侍郎刘公温叟实掌文衡,擢于殊等。
同时登第者,凡十有六人。
周世宗申命近臣,再加考覆,唯公及李覃、何曮、赵邻几,得预其选。
是年秋,授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郎,升朝为右拾遗
皇朝革命,以周室旧臣不宜在侍从之列,出监唐州方城商税。
太祖多遣近臣,廉访谣俗。
使者即公之故旧,公因言应天顺人,海内宁一,所宜崇儒术以厚民风。
使还,具白其语,太祖怒,以其讪上,左迁凤翔天兴
未几,又移嘉州峨眉
文学之外,长于吟咏。
历宰二邑,周旋数载,凡游赏宴集,良辰美景,必有彫章丽句,传诵人口。
或刊于琬琰,或被于筦弦。
岐陇巴蜀之间,盖金相而玉振矣。
开宝初,复为著作佐郎
散民盐、掌仓谷者四五年,僶俛从事,曾无愠色。
未几,知全州
太宗御极,拜左拾遗
归朝,迁右补阙
及受代归阙,见于内朝,太宗顾左右曰:「朕在藩邸,尝闻其能诗」。
因尽索公生平所著。
公搜于箧笥,凡得数百篇,悉以奏御,且献诗称谢。
其断章曰:「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皇王问姓名」。
太宗览之甚喜,和以赐之。
自是黄屋间宴,翠华游豫,宸章焕发,天言下布,宣示近臣之外,必以别本赐公,琼蕴瑶编,充盈箧笥。
未几,拜侍御史,历库部员外郎,赐金紫,受诏与诸公编《文苑英华》一千卷,皆前贤之词赋诗章。
分别部类,柬求菁英。
先朝以公专精风骚,特命编诗为二百卷。
公孜孜采掇,矻矻服勤,非风雅之言,未尝取也。
刑部兵部郎中同知京朝官考课
端拱初,拜左谏议大夫
明年,知许州
公久奉外朝,不乐吏役。
许昌地接京辅,当四通五达之郊,邮传交驰,冠盖相望。
公励精为治,尽公无私,饯劳之勤,日不暇给。
才二岁,太宗召升殿,慰劳数四,即以本官判史馆事
中谢日,上顾侍臣曰:「杨某,儒雅之士,置于馆殿,正得其宜矣」。
数日,加史馆修撰,仍判馆事
张洎翰林学士判史馆,即以公判集贤院
刘昌言掌机务,张洎翰林
昌言固恩宠,希进用,有以公常评议二人者语于昌言昌言又以语,因共诬公,以飞语中伤。
近臣闻于上,上恶之,不复问状,即以公检校右散骑常侍,充山南东道节度行军司马
未行,改镇安行军司马
数月,以今上出领京邑,慎择府僚,驿召公,拜左谏议大夫,与今兵部侍郎毕公士安,同授开封府判官
明年,肇建承华,分置众职,以公兼太子左庶子判官如故,进位给事中
上即位,拜工部侍郎,充枢密直学士
咸平初,转礼部侍郎学士如故。
俄以衰疾,求解近职,拜兵部侍郎、兼秘书监
数月,上优奖耆德,图任旧人,且欲亲近老成,讲论经义,遂诏置翰林侍读侍讲学士,以公为翰林侍讲学士秘书监如故。
户部侍郎侯公峤国子祭酒邢公炳,工部郎中吕公文仲并命焉。
侍讲金华,分直麟阁,执经待问,前席畴咨,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
借箸之画,莫非沃心;
更仆之谈,或至移晷。
然奏稿多削,温树不言,其慎密也如此。
俄以足疾请告,太医诊视,中使劳问,上自取名药封以赐之。
适会郊禋,不及扈从,上特命加锡,如侍祠之例。
銮舆北幸,力疾辞于苑中,涕泗沾襟,备述忠恳。
上谓之曰:「卿勉进医药,当不日相见」。
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问,公每上表疏,皆自为之。
三年正月二十二日,车驾还都,上特遣中贵人慰谕。
即日,疾遂革;
二十三日,以不起闻,上轸悼者久之。
诏赠兵部尚书,降内司宾至其第,以钱五十万、绢五百疋赐其家,仍命中使监护丧事,缘葬所须,并从官给。
以其子婿、太常丞宋皋集贤院,外孙宋绶太常寺太祝,才十岁侄孙偃集,皆同学究出身,奖旧臣而示优典也。
公先娶王氏,生宋氏女;
后娶王氏,封太原郡君
公天性纯懿,无有矫饰,履行端谨,未尝放佚。
以俭约自律,奉养甚薄;
以名教为务,颠沛不违。
接士以谦卑,检身以清白。
好谈名理,多识典故,自唐朝已来,士族人物,风流雅俗,悉能记之,亹亹可听。
素好吟咏,遂臻其极。
每对客论诗,终日不倦,此所以垂名,亦几乎成癖也。
崇奉释典,酷信因果。
五鼓即起,盥漱诵《金刚经》,如是者三十年,未尝暂废,所诵亦十数万过矣。
公无男子,亦不养子姓为嗣,琴书素业,并以付外孙焉。
公自结发筮仕,彯缨登朝,中外荐更,夷险一致。
精力极思,能成其名;
劳形啬神,用跻乎寿。
夫子所谓「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又云「未见好学者也」,公之谓欤!
其馀十年在官,徐防无过;
一裘不易,晏子能贫。
周旋累朝,名节保于终始;
遭遇明主,存殁极于哀荣。
亦人伦之羽仪,士类之标准也。
纪述之际,有直笔在焉。
聊叙遗芬,以咨史氏。
谨状。
信州玉山府君神道表1000年 北宋 · 杨亿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八、《武夷新集》卷八、光绪《续浦城县志》卷三七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
玉山府君,以太平兴国三年六月三十日启手足于长乐里之第,其年十二月八日归葬于南原,凡二十三年矣。
金石未刻,陵谷将变,嗣孙亿大惧夫祖德之坠于地,考诸谱牒,询于耆艾,追述先美,以表幽垄云。
府君讳文逸字慕贤华阴弘农人也。
昔周之伯侨,始启封邑,胙土命氏,实曰杨侯
瓜瓞蝉联,大昌厥绪。
西汉时,重侯累相;
施及魏、晋,世为公卿。
永嘉之乱、播迁江表,始占籍于上饶郡,因为郡人焉。
安土重迁,凡十馀世。
唐上元中刘展称乱,吴会弗宁,府君之六代祖,始挈其族人,避地于建安吴兴
斩木诛茅,筑室治产,以财力雄于州里,以义方训于子孙。
曾王父式,蹈德咏仁,隐居求志
王父郜,属唐季俶扰,干戈日寻,奕世聚居,群从百口,非用武断,不能亢宗
于是募乡民之拳勇者数百人,受署于本郡,为义军指挥使
坚壁要害,以备不虞,一邑赖之,终以无患。
烈考弼,遭时未乂,结发从军,受署义军讨击副使
府君,即副使之次子也。
始在童丱,遂游胶庠,博习亲师,服膺素业。
家世从戎旅之事,以蒙举闻于郡中,而府君耻事轻肥,雅好学问,被服造次,必于儒者,识者以为秦堇父之生丕兹也。
时王氏偏霸隅,府君世父太常君实邑令,以犹子之爱,推延赏之典,才十馀岁,解褐试秘书省校书郎
未几,丁副使君之忧。
泣血执丧,殆于天性;
纯孝之德,乡党称焉。
及王氏乖离,吴人致讨,建安失守,归于金陵,改右千牛卫、胄曹参军知建州仓事,克遂循陔之欢,靡辞掌庾之贱,就加本卫骑曹参军
先夫人寝疾弥留,府君即解所职,调品药饵,供视膳羞。
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如是者凡历三时,而卒以不起。
府君勺饮不入,呕血数升,柴毁支离,仅成死孝。
服除,调补抚州南丰簿。
视事踰月,化行若神。
先是,邑人常以端午为竞渡之戏,具舟数十艘。
聚群不逞之徒,以较胜负,必先载瓦石,因以相击,每岁死伤者数十百人。
府君前知其然,至期大索,笞其为首者数辈,讫事无变。
狱讼衰少,县政益清。
秩满,拟常州武进丞。
辞不之任,改大理评事信州玉山
邑有镇兵,兼总军政。
府君宽以御下,明以照奸,流亡悉归,版图增羡。
先甲发令,卒乘畏威;
泮林革音,寇盗屏迹。
境内大治,政声流闻,就加大理司直,示陟明也。
未几,王师渡江,台城蔽垒,调发徵敛,繁于秋荼。
府君夤奉简书,事行愆素,曾未数月,得代而归。
老幼攀辕,易服宵遁。
当是时也,国命将坠,人谋已改,府君杜门称疾,不交世务,静以观变,默而俟时。
俄而黄旗运终,青盖西上,诏旨敦迫,州司临门。
方促星火之期,忽婴霜露之疢,不克上道,因以家居。
恶石无徵,梁木斯坏。
享年六十有五,未跻于寿;
历试百里之宰,未尽其才。
有折冲制胜之略,值艰虞而不得伸;
有化民成俗之具,逢承平而不及用。
赍志没地,遗恨终天,行道之人,所共叹息。
府君武宁章氏,驾部郎中嵩之女也。
生先君,讳某
象贤惟肖,禀训无违,宦学四方,名声籍甚。
府君老别墅,先君终鲜兄弟,烝烝就养,不离左右,被褐怀玉,韬光戢耀。
以至下荼蓼之苦,清白之谋。
世故纷纶,家徒窘绝,未遑射策,奄兹沦逝,后府君九年而终。
咸平二年十一月,天子有事南郊,其孤亿谏官,有司以丙戌诏书,追赠先君为大理评事
宠被泉壤,庆延里闬,行路叹息,父老荣之。
四女:长适陇西李琼
次适清河张仲言,后府君七年而逝;
次适河间俞简臣;
次适清河张彝宪
率皆大族,莫非令人,妇德嫔风,表仪宗党。
府君之任玉山也,其孙亿始生。
亿将生之夕,府君前得吉梦,谓必兴吾门。
躬自抚养,特所钟爱,才免襁褓,教以诗书。
府君之捐馆舍,亿五岁矣,方在孩抱,永违慈颜。
逮十有一岁,太宗皇帝遂闻其名,徵诣阙下。
试以词赋,官于秘书
自是入蓬丘,直仙殿,升近署,置周行,为天子从官,成国家大典。
罔非锡羡馀庆,燕翼贻谋,天启毕万大名,世祚于公之阴德。
不然者,蕞尔亿何以及兹?
亿自举族还都,再见闰月,叹墓木之已拱,忧堂构之将颓。
前年献封公车,求领郡政,皇上固留不遣,亿恳请而行。
瓯粤之区,封畛相错,伏念昔者府君之归窀穸也,铭志阙如。
岁月寖深,耆旧犹在,遂用采摭,以备一。
谨按府君天姿谨厚,宽中多恕。
行有枝叶,心无町畦
慷慨经纶,博通治体。
信著朋友,仁洽闺门。
胜冠之年,逮事祖母。
被疾沉痼,经时伏枕,府君束带奉侍,夙夜匪懈,尝恶浣洗,无所不为。
府君母弟五人,率以豪侠自任。
鲜车怒马,轻裘缓带,出入闾里,持吏短长。
暴虎冯河,使酒难近,私匿亡命,结客执仇。
人胥畏之,莫敢忤视。
府君戒督备至,槚楚是用,诸弟惕息,刚悍少衰,皆以天年,死于牖下,议者许府君之善教也。
涉猎史传,详明典故;
锐意风雅,动成篇章。
及试吏方州,尝奏伎记室,巧为书檄,曲畅事情,兵戈之馀,遗槁散落。
素善草隶,自可名家;
天纵多能,洞晓钟律。
新声度曲,精义入神;
图纬数术,罔不研覈。
棋陆蒲塞,出于馀力。
若乃张仲之孝友,安世之慎密,史鱼之直,伯夷之清,宁俞之忠,石奋之谨,刘文饶之恕,巴西之仁,庾亮之风流,山涛之识度,凡是众美,无一阙焉。
时方搆屯,位不充量。
仲尼云:「如有用我者,其为东周乎」!
汉文谓李广:「惜不当高祖世,万户侯岂足道哉」!
命之通塞,道之行否,固有冥数矣。
夫惟贤者,能论撰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于后世者也。
无美而称之是诬,有善而弗知不明,知而弗传不仁。
三者,君子之所耻也。
恭惟府君之德业,章章如是,国史弗载,鼎铭未刊。
春礿秋尝,弥用怵惕;
冬裘夏葛,靡敢遑宁。
呜呼!
不见成人,范乔之悲罔极;
有惭于长,太丘之德未衰。
爰勒贞珉,以永终古。
肸蚃非远,謦欬如闻,嗣孙之勤,尚或临鉴云耳。
颜鲁公行状 唐 · 殷亮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四
公姓颜。
名真卿
字清臣
小名羡门子
别号应方
京兆长安人也。
颜氏乃春秋小邾子之苗裔。
昔帝轩氏生昌意
昌意生颛帝。
颛帝生老童。
老童生吴回
吴回生陆终。
陆终生六子。
一曰昆吾
国卫也。
二曰参胡。
其国韩也。
三曰彭祖
其国徐也。
四曰会人。
其国郑也。
五曰曹姓。
其国邾也。
六曰季连。
其国楚也。
曹姓国于邾。
春秋邾武公为鲁之附庸国。
武公名仪甫
字颜公
故公羊传云。
颜公有功于齐。
威公命为小邾子。
子孙以王父字为姓氏。
以其附庸于鲁。
故代代事鲁为卿大夫。
故先贤传孔子弟子。
达者七十二人。
氏有其八。
氏之儒学可知也。
颜无繇字路
颜回字子渊
辛字子柳
颜高字子骄
颜祖字襄颜
哙字子声。
颜之仆字叔并
颜何是也。
至公之十六代魏青徐二州刺史讳盛
字鲁国
琅琊
临沂县西七里。
十二代侍中讳含
琅琊丹阳
五代北齐黄门侍郎讳之推
丹阳京兆长安
高祖秦王记室参军讳思鲁
曾祖蒋王文学著作郎讳勤礼
王侍读讳昭甫。
薛王友赠太子少保讳惟贞
秘书监师古之曾侄孙也。
公以家本清贫。
少好儒学。
恭孝自立。
贫乏纸笔。
以黄土埽墙。
习学书字。
楷书绝妙。
词翰超伦。
年弱冠。
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登甲科。
二十四年吏部擢判入高等。
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
天宝元年秋
扶风郡太守崔琇举博学文词秀逸。
元宗御勤政楼。
策试上第。
以其年授京兆府醴泉县
黜陟使户部侍郎王珙以清白名闻。
通直郎长安
六载监察御史
制云。
文学擅于登科。
器干彰于适用。
宜先汗之职。
俾伫埋轮之效。
寻充河东朔方军试覆屯交兵使
凡阅举糺士伍舒惨之情。
事理无不必当。
七载又充河西右军覆屯交兵使
五原郡有冤狱不决。
公理之。
时方久旱。
而甘泽立应。
郡人呼为御史雨。
八载又充河东朔方军试覆屯交兵。
使有荥阳郑氏兄弟三人。
或居令长。
或尉京畿剧任。
往年母亡。
殡于太原佛寺空园之内。
经二十九载未葬。
公乃劾奏之。
敕三人放归田里。
终身勿齿。
左金吾将军李延业。
素承恩渥。
曾召蕃客内宴。
引驾仗不报台。
公责之。
延业凭恃权势。
朝堂喧愤。
公奏之。
出为济南太守
朝廷惮焉。
不敢不肃。
八月殿中侍御史
中丞宋浑
以私怨为御史吉温崔圭所诬告。
贺州
公谓曰。
奈何以一时之忿。
而欲危宋裔乎。
由是与二人不平。
宰相杨国忠初党于
亦怒公之不附已。
吉温中丞蒋冽奏公为东京畿采访判官
九载十二月侍御史
百馀日转武部员外郎
判南曹
提纲目。
锄苛细。
武调者多感而怀之。
十二载。
国忠以前事衔之。
谬称精择。
乃遂出公平原太守
其实去之也。
公至郡。
访孝义名节之士。
皆旌其门闾。
或蠲其户役。
安陵处士张镐
多才博识隐居。
公诣其居。
与之抗礼。
廉使巡察
乃荐焉。
其后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安禄山幽州十馀载。
末年反迹颇著。
人不敢言。
公亦阴备之。
因岁终式修城
濠增堵。
坏𡑡垣。
立植木。
内为禦敌之计。
外托胜游之资。
及兵兴。
果赖其固而城得全。
十四载。
禄山祸谋将发。
公遣子至范阳禄山
今年冬合当入计。
禄山猜之。
不许。
公既不得离郡。
乃遣亲客前汉长史蹇昂奏其状。
状留禁中不报。
十一月
禄山反于范阳
众号十五万。
长驱自赵定而南。
洛阳
散榜诸郡。
莫敢枝梧。
禄山乃榜公。
令以平原博平兵七千人防河。
博平太守张献直为副。
公登时使平原司兵参军李平乘驷奏之。
平至东京
封常清
云吾得上旨。
凡四方奏事者。
许开函而再封之。
平听焉。
常清遂倚帐操笔。
寄书于公。
论国家之事。
词意甚切。
并附募捕逆贼牒数十封至平原
令坚相待。
公从之。
使亲表及门客密送于诸郡。
因此多有。
常清乃寻自败绩焉。
有敕赐死于陕州
竟不接声。
平之未至京师也。
元宗叹曰。
河北二十四郡。
无一人向国乎。
及闻平至。
中使五六辈迎之。
兼敕奔马直至寝殿门。
然后令下。
奏事毕。
元宗大喜。
顾谓左右曰。
颜真卿何如人。
朕兼未曾识。
而所为乃尔。
禄山之发范阳也。
平原郡有静塞。
屯平卢镇兵三千五百人。
并已发赴镇。
未达。
公悉追
更追诸县武举及猎射人
兼召募精勇。
旬日至万馀人。
宗子平原郡录事李择交统之。
骁勇之士刁万岁和琳徐浩相如高抗等分押营伍。
皆千夫之长。
乐以义举。
腹心无阻。
而为其将帅焉。
聚兵后数十日。
公大飨将士于子城四门之外。
办吏四人主酒食所约五十万。
厮役之流。
无不饱饫。
公躬自抚巡。
举酒下泪。
言国家之恩。
戮力死节。
无以上报。
众皆激愤勇。
思致命焉。
饶阳太守卢全诚与司马李正举兵据其城。
河閒司法参军李奂禄山所置长史王忠济南
月馀日。
清河义兵复归本郡。
济南太守李随下游奕将訾嗣贤渡河。
博平太守马⿱(异)
据其郡。
各有众数千。
或至万人。
相次于平原
共推公为盟主。
公三辞后听焉。
诸郡咨禀指挥
告败剋日数十至。
信都郡武邑县李铣来投。
县令宣远刘铣母。
公以私钱十万募人劫迎之。
故士众叹感。
无不愿效者。
果遂偫
兼斩庞宣远首而携
十二月
禄山东京
留守尚书李憕御史中丞卢奕判官巩县蒋清等。
因使以三人之首来徇河北
且以胁降诸郡。
使者段子光至。
初拽入门。
子光大呼曰。
仆射十三日东京
远近尽降。
河北诸郡不从。
故令我告之。
公若损我。
悔有日在。
遂历指三首。
各言其人。
公识其是。
恐摇人心。
乃谬谓诸将曰。
我审此三人。
皆非也。
遂命腰斩子光。
潜令收藏三首。
志其处。
数日稍
等首澡洁。
仍缚蒲为身棺殓。
发哀致祭
城外殡之。
三日
举声下泪。
受文武吊慰。
左右无不出泣涕者。
自此义合归者益多矣。
斩段子光之日。
沧州清河县步五千攻常山
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拥兵最近。
不时出救。
常山遂陷。
诸郡颇有贰者。
元宗乃以公为户部侍郎
依前平原太守充本郡防禦使
仍与节度使李光弼计会招讨
公以景城长史李晖为副。
李铣贾载侍御史沈震判官
是月。
又诏公为河北采访处置使
公又以前咸阳王延昌判官
张澹支使
清河郡寄客李华(后因封事睿宗有敕改名)
为郡人来乞师于公曰。
窃闻公高义首唱。
河朔归顺之人皆依倚。
以为声气洪赡。
人心可用。
若不倦于听。
则仆请言之。
公曰。
何如。
曰。
国家旧制。
江淮郡租布贮于清河
以备北军费用。
为日久矣。
相传为天下北库。
今所贮者有江东布三百馀万疋。
河北租调绢七十馀万。
当郡䌽绫十馀万。
累年税钱三十馀万。
仓粮三十万。
时讨默啜
甲仗藏于库内五十馀万。
编户七十万。
见丁十馀万。
计其实。
足以三平原之富。
料其卒。
足以二平原之彊。
若因抚而有之。
以两郡为腹心唇齿。
其馀乃四支耳。
安敢有不从者哉。
彼要仆为行人。
以造公之垒。
仆明见其可同心也。
取命于屏戟之外。
惟公图之。
公曰。
所合之众。
未曾知战。
自死且急。
安有恤邻之暇哉。
虽然。
诺足下之请。
则可为乎。
对曰。
清河遣仆致命于公者。
盖欲禀义□大贤以济谋。
非力不足。
而借公之师。
以当强寇也。
瞻仰高意。
未有决词色。
与济清河也。
安敢言为哉。
时华才年二十馀。
皆沮云。
必动众无成。
惟公奇之。
迫于众情。
未□许耳。
乃就馆操书。
以达其
意者略言清河去逆就顺。
以全实之资。
上公之军。
承公之命。
时不纳而疑之。
即仆辕之后。
清河必有所托。
系与他人。
与公为西面之难。
无什日之期耳。
公及噬脐乎。
公览而惊之。
遂排偫议。
独仗其决。
借兵六千人。
兵既出平原
次于竟上。
将把公手而归。
公曰。
兵既行矣。
可以言吾子之否。
曰。
近闻朝廷遣程千里精兵十万。
太行东下。
拟诣口。
河北诸军讨灭叛逆。
而口为贼所守。
千里兵不得东出。
须先伐魏郡袁知泰(泰禄山所署伪太守
纳旧太守司马垂。
使为西南主。
分开口。
千里之军。
因令讨邺郡以北。
直至幽府已来未顺城邑。
平原清河率同盟诸将。
以十万人直指河阳
分效兵巡河。
而悉制其奔冲之路。
计王师东讨洛邑
必不减二十万。
河南诸郡义师。
西向临之。
亦不减十万。
公当表请坚壁勿战。
不旬月而贼有溃败相图之势矣。
公然之。
遂移牒清河等诸郡。
并遣大将宗子李择副将平原县令范馥偏裨和琳徐浩等十馀人。
促兵清河合势。
便宜从事
复命于清河
因兵合之际。
修永济渠。
引水绕州。
城上大修守战之具。
旬日而毕。
又以清河四千兵。
平原连踪而西。
博平亦义兵千人来合。
于是三郡之师。
屯于博平郡堂邑县西南十里。
袁知泰遣其麾下将白嗣深乙舒蒙等。
率二万人来拒战。
三郡之兵。
尽日苦斗。
遂大败之。
斩首万馀级。
生擒一千馀人。
马一千匹。
军资器械。
不可胜数。
其日。
魏郡城东南面女墙一百五十步。
无故而崩(去郡邑百里战日而崩所以为异)
知泰走投汲郡
于是自魏郡以东。
堂邑百馀里。
莫不携壶浆于道侧。
候官军。
公声益震。
境内稍安。
平原之师。
既西合清河
时贼将史思明饶阳
平原救之。
仍遣游弈兵来拒。
前锋去旧县十里。
公惧不敌。
乃遣骁将刁万岁以三千兵逆之。
坚壁不战。
又以书过河。
北海太守贺兰进明
马步兵五千来助。
公陈兵而迎之。
相揖哭于马上。
悽恸三军。
宴犒甚厚。
进明遂屯平原城南。
息养士马。
公每事咨谋之。
自是兵威之重。
稍移于进明矣。
而公不以为嫌。
进明未有所之。
李择交兵入清河
寻又破于堂邑
而因公以有功。
礼逊于进明
河北招讨使
择交馥各徵进官级。
清河博平有功。
不录一人。
时论进明必有后败。
未期果失律于信都城下。
有诏抵罪。
公纵之使赴行在。
进明以全。
乃公护之也。
君子曰。
窃人之财。
犹为之贼。
况窃人之功乎。
进明之不死幸也。
然公亦过于宽厚矣。
三月
河北节度使李光弼
以朔方马军三千。
步军五千。
初出土门
将讨定河朔
公乃抽兵归。
并放博平清河等军各归本郡。
敛戢以待光弼之命。
俄而光弼平山郡(敕改常山平山
续有诏遣郭子仪以万军助之。
两进兵又拔赵郡
史思明方守博陵以自固。
仍将兵来拒。
于是两军与思明三万人对阵于嘉山大战。
思明败绩。
徒跣走入博陵城
两军斩首万馀。
虏获不可胜计。
平山赵郡已拔。
刘正臣本名客奴归顺于平原
平卢等十七郡。
公先据之。
于是横截贼路。
人往来幽府。
皆以精骑偷路。
又多被官军杀之。
其贼将士父母妻子。
及曳落河种族。
并质在范阳
绝怀震恐。
时方盛暑
公知光弼子仪禁断侵掠。
将士少衣服。
乃送十五万帛。
为三万人装以遣。
人至饶阳
潼关不守。
两军却入土门
遂留不行。
河北诸郡。
公始复指麾征讨之事。
肃宗之在灵武也。
公前后遣判官李铣马步军张云子。
以蜡为弹丸。
以帛书表。
实于弹丸之内。
潜至灵武奏事。
有诏以公为工部尚书御史大夫
依前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
又于丸内奉敕书。
及即位改年赦书至平原
散下诸郡宣奉焉。
又令前监察御史郑昱奉赦书。
宣布河南江淮
所在郡邑。
风从不疑。
而王命遂通。
则公之力也。
河北诸郡。
禀公之命。
粗为安肃
公以兵兴半年。
军用已竭。
思所以赡济之。
未得其略。
先是清河行人李华
堂邑战胜后。
又睹公辞权而不有之。
遂藏于人閒不及见。
公再三盟约。
号令诸郡。
及以文牒求之曰。
清河郡属崔审交应贼之后。
吏不安。
行人李华乃崇墉隍。
锻甲矫剪。
乞师破敌。
和众安人
静言其功。
须有甄赏。
仍牒之于路以求焉。
于是复诣平原
与公相见。
公因问以足用之计。
遂与公数日参议定。
以钱收景城郡盐。
沿河置场。
令诸郡略定一价。
节级相输。
而军用遂赡。
北海郡录事参军第五琦
刺史贺兰进明招讨河北
睹其事。
遂窃其法。
乃奏肃宗于凤翔。
至今用之不绝。
然犹未得公本策之妙旨焉。
是年秋
禄山遣其将史思明子奇等。
并力攻河北诸郡。
前后百馀日。
饶阳河閒景城乐安
相次而陷。
所存平原博平清河三郡而已。
然人心溃叛。
不可复制。
公乃将麾下骑数百。
平原渡河。
淮南山南取路。
肃宗于凤翔行在。
初公之将过河也。
乃谓判官穆宁张澹曰。
贼势死尔。
若委命待擒。
必为其快心。
辱国之命也。
今将径赴行在。
公以为何如。
若朝廷必诛败军之罪。
以励天下。
则王纲可振。
死亦何恨。
如复从事
以责后效。
则业不朽矣。
与诸将皆赞之。
策马发至。
朝廷除公为宪部尚书
刘客奴渔阳归顺。
史思明光弼子仪相持于赵定之閒。
客奴遣使越海。
与公计会。
公使判官贾载将男颇为质信。
泛海以军粮及战士衣服遗之。
时颇始年十岁馀。
公更无子息。
三军恳请留之。
不从。
等回。
公乃与渔阳声势相连。
寻又使人迎其军。
比至。
公已弃平原
归于行在。
竟不及事。
然自肃宗已来。
河南及诸道立大将
如王元忠田神功董泰侯希逸李正已许杲卿等。
初皆是公自北海迎致之者。
终无私谒焉。
至二年正月
又除御史大夫
未几。
因忤圣旨。
冯翊太守
乾元元年三月又改蒲州刺史本郡防禦使
丹阳县开国子
食邑一千户。
是年为酷吏唐旻所诬。
饶州刺史
二年六月升州刺史
浙江西道节度使兼宋亳都防禦使
刘展反状已露。
公虑其侵轶江南
乃选将训卒。
缉器械为水陆战备。
都统使李峘以公为太早计。
因密奏之。
肃宗诏追。
未至京。
刑部侍郎
刘展举兵渡淮。
败绩奔江西
淮南遂陷于
议者皆多公而怨焉。
上元元年秋
御史中丞敬羽
狙诈险惨。
班列皆避之。
公曾与之语及政事。
遂遭诬贬蓬州长史
公乐道自怡。
不以介怀。
宝应元年八月
代宗有诏除利州刺史
十二月户部侍郎
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
广德元年又加金紫光禄大夫
荆南节度使观察处置使
迟留未行。
为密近所诬。
遂罢前命。
代宗幸陕。
公扈从至行在。
尚书右丞
宰相元载与公不叶。
公亦面数之。
不为之屈。
及銮驾还宫。
公曾建议先谒庙。
然后即安宫阙。
事竟不行。
方在于立班。
更顾公曰。
所见虽美。
其如不合事宜。
公怒而进曰。
用舍在相公耳。
言者何罪乎。
然朝廷纪纲。
岂堪相公再破除也。
自此衔之而不忘。
二年正月检校刑部尚书御史大夫朔方行营汾晋等六州宣慰使
又疑公因使奏对必言短。
寻罢前命。
惟知刑部尚书事。
三月晋封鲁郡开国公
食邑三千户。
自与公有隙。
常俟公阙。
公亦献书直奏其奸状。
代宗俱容。
不罪之也。
永泰二年春
差公摄职谒太庙。
公以祭器不修。
言之于朝。
谮公以为讪谤时政。
峡州别驾
代宗为罚过其罪。
寻换吉州别驾
公与往来词客。
诗酒讲论。
为乐甚。
有所著。
编为庐陵集十卷。
大历三年抚州刺史
在州四年。
以约身减事为政。
然而接遇才人。
耽嗜文卷。
未曾暂废焉。
因命在州秀才左辅元
编次所赋。
临川集十卷。
七年九月湖州刺史
公以时相未忘旧怨。
乃加勤于政。
而以杭州富阳李㟧为本州防禦副使
苏州寓客校书郎权器游客前大理司直杨昱判官
委垦草辟田之务于
委阅簿检吏接词政之务于等。
而境内宴然。
公初在平原
未有兵革之日。
著韵海镜源。
成一家之作。
始创条目。
遂遇禄山之乱。
寝而不修者二十馀年。
及至湖州
以俸钱为纸笔之费。
延江东文士萧存陆士修裴澄陆渐颜祭朱弁李莆清河寺僧智海兼善小篆书吴士汤涉等十馀人。
笔削旧章。
该搜偫籍。
撰定为三百六十卷。
大凡据法言切韵次其字。
按经史及诸子语。
据音韵次字成句者刊成文裁以类编。
又按仓雅及说文玉篇等。
其义各注其下。
谓之字脚。
韵海者。
以牢笼经史之语。
依韵次之。
其多如海。
镜源者。
八体之本。
究形声之义。
故曰镜源。
绵亘数
其功乃毕。
表奏上之。
有诏付所司藏之于书府。
大抵求经史撰集篇赋。
利于后学焉。
此外饯别之文。
及词客唱和之作。
又为吴兴集十卷。
检校国子祭酒杨昱
御史中丞京畿采访使除为汉州刺史
湖州刺史
以旧府之恩。
乘州人之请。
纪公遗事。
刊石去思碑于州门之外。
即今都官郎中陆长源之词也。
十二
元载伏诛。
召公刑部尚书经年。
公以前后频典刑宪。
密启辞焉。
乃上选举利害事宜数十条。
代宗善之。
人莫知也。
遂改吏部尚书
今上谅闇之际。
诏公为礼仪使
先自元宗以来。
此礼仪注废阙。
临事徐创。
实资博古练达古今之旨。
所以朝廷笃于讪疾者。
不乏于班列。
多是非公之为。
公不介情。
惟搜礼经。
执直道而行已。
今上察而委之。
山陵毕。
光禄大夫
太子少师
依前为礼仪使
前后所制仪注。
令门生左辅元编为礼仪十卷。
焉。
三年八月太子太师
四年。
淮宁节度使李希烈以十四州叛。
袭陷汝州
执刺史李元平蔡州
朝廷诏公为淮宁军宣慰使
公乘驿驷至东京
河南尹郑叔则劝公曰。
反状已然。
去必陷祸。
且须后命。
不亦善乎。
公曰。
君命也。
焉避之。
许州
希烈相见。
宣传诏意未毕。
逆贼使其大将军王玢周曾
诟公以丑词。
劫公以白刃。
又令邻境同恶所遣使者四人。
希烈之前拜舞。
伏称诬诉国家之事。
勃慢凶豪。
词所不忍听也。
又令亲兵五千人。
号为希烈养子
人各持一刀。
逼胁于公。
如欲剸食之势。
公位不移
色不挠惧。
希烈睹公辞色不变。
谬为惊骇。
以身蔽公。
兵人既退。
方揖公就馆。
前后诈为公表奏。
自说其强盛以请汴州者数十。
今上知而寝之。
希烈虽穷凶极恶。
然亦感公文义。
大陈设燕会。
将欲送公于朝廷。
先为贼所擒汝州刺史李元平时在座。
公指引叱责之。
元平羞惭而起。
书其奸意。
坐上潜通。
希烈意变。
罢宴后。
遂拘公于官舍。
令甲卒十人守之。
仍穿一坑于厅之前以胁公。
公乃直言指希烈云。
死生有
何足多端相侮哉。
但以一剑见与。
公即必睹快事。
无多为也。
希烈惭谢焉。
自后不敢无礼于公也。
居数月。
贼于安州城下破官军。
得获将士。
以头连誇示于公。
公大声叫呼。
自床投地。
愤绝良久乃苏。
从此更不复与人言语。
哥舒曜收复汝州
检校刺史周晃已下百人。
希烈乃遣周曾康秀林等领二万人。
来袭哥舒于汝州
曾秀林行至襄城
乃谋翻兵杀希烈
奉公为节度使以归顺。
希烈押衙亦为内应。
先期一日事泄。
希烈乃遣骡子军三千。
奄至襄城
周曾等。
收其期兵而回。
因送公于蔡州龙兴寺居焉。
公度不得全。
自撰墓志。
以见其心。
又就希烈请数人之馔。
希烈不知而给之。
自陈设之。
因为文祭周曾已下为贼所害者。
无不欷歔。
其十二月
希烈汴州
僣逆称号。
为惨酷之具以逼公。
意欲其屈礼。
公愤然而无求生之意。
贼以止焉。
贞元元年
河南王师复振。
贼虑蔡州有变。
乃使其将辛景臻。
龙兴寺积薪。
以油灌。
既纵火。
乃传希烈之命。
若不能屈节。
自即裁之。
公应声投地。
臻等惊惭。
扶公而退。
希烈审不为已用。
其年八月二十四日
又使景臻等害于龙兴寺幽辱之所。
凡享年七十七。
明年三月
希烈为麾下将陈仙奇所杀。
淮西
仙奇军将营送公神榇于京师
嗣子栎阳县頵次子秘书省正字硕迎丧至汝州襄城县
乃葬焉。
攀号屡绝。
毁裂过不自胜。
其年十一月三日
祔葬万年县凤栖原之先茔。
有诏赠司徒
谥曰文忠
赙钱五十万。
二百硕。
中使吊祭。
仪仗送于墓所。
朝野莫不哀伤。
公蹈忠节之苦。
古今无类焉。
公平居之日自卑。
有井介之操。
而能容众。
有洁已之方。
不以疵物。
与道合岁寒者。
终始无渝变。
况君臣大义。
名教大节。
而得造次焉可夺求生而害仁者。
于戏。
淮宁之难。
岂止天不慭遗。
盖亦有无良之人。
以怨报德。
投之于无存之地也。
悲夫。
初遭难后。
江西节度曹王皋上表曰。
臣见蔡州归顺脚力张希璨王仕禺等说。
去年八月二十四日
蔡州城中见封有邻儿不得名字云
希烈令伪皇城使辛景臻右军龙兴寺颜真卿
埋于罗城西道南里。
并立碑。
臣听之未毕。
涕泗交流。
三军对臣。
亦苦呜咽。
且臣死王事。
子复父雠。
人伦常经。
不足褒异。
所悲去古日远。
浇风荡浮。
多苟偷生。
不顾节。
使忠孝寂寞。
人伦憔悴。
段秀实奋身击泚首。
颜真卿伏缢烈庭。
皆启明君臣。
发挥教训。
近冠青史。
前贤。
夫日月丽天。
幽明向烛。
忠烈曜世。
回邪革心。
伏请陛下降议百寮。
遐布九有。
刻石颂德。
告庙图形。
使元壤感恩。
皇风泽物。
公之密亲懿友。
动相规用。
以成其务者。
即今给事中殷公亮吏部员外郎柳公冕。
采其谋猷。
分以休戚者。
吉州刺史李公
重其
悦其能者。
检校国子祭酒杨公户部员外郎权公器。
其馀顾盻假吹嘘成名。
布于词场及内外之列者。
不可胜纪。
李公吉州以小子久趋于栏戟。
以使言。
刊刻。
用防逸坠。
尚实去饰。
庶无愧焉。
其故同事之人。
先后存亡。
录之于左。
谨状。
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墓志铭 中唐 · 令狐峘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四
正议大夫太子右庶子史馆修撰上柱国晋昌县开国男令狐峘述。
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君子极深而研几。
不出户而制动。
行诸已而驭化。
其惟圣德乎。
唐名臣司徒鲁郡文忠公颜公
奉大顺为元功。
建大节为至忠。
以安横流。
以纽颓纲。
秉是一心。
祇事四朝。
今上兴元元年八月三日
蹈危致命。
薨于蔡州之难。
贞元二年春
蔡州
冬十一月二旬有三日
嗣子栎阳秘书省正字硕。
衔恤奉丧。
归葬于万年县之旧原。
皇帝彻悬震悼。
乃册赠上公
诏有司具鼓吹羽仪。
送于墓所。
中谒者吊祭。
赠钱五十万。
三百石。
太常考行诔德。
谥曰文忠
凡厥士庶。
暨方侯伯。
识与不识。
晞声想形。
莫不惕然创焉。
感慕思齐。
为人子者益孝。
为人臣者益忠。
为人弟者益顺。
为人吏者益敬。
有以见盛德之仪型也。
公讳真卿
字清臣
琅琊临沂人
孔宣父之门人曰回。
好学知机。
道亚圣人。
公其后也。
五代祖之推。
北齐黄门侍郎
为海内大儒。
著家训稽圣赋冤魂志及文集。
藏在书府。
历代传之。
高祖思鲁。
亦儒行。
仕我太宗
掌记秦府。
列于国史。
曾祖勤礼。
著作郎宏文馆学士
祖昭甫。
晋曹二王侍读
华州刺史
考惟贞。
薛王友
赠太子少保
储和葆冲。
是感间气。
用集于我公。
公受天纯休。
克广前烈。
识度元远。
节行不偫。
早孤。
太夫人殷氏。
躬自训育。
公承奉慈颜。
幼有老成之量。
家贫屡空。
布衣粝食。
不改其乐。
馀力务学。
甘味道艺。
五经微言。
及百氏精理。
无所不究。
既闻之。
必行之。
尤工文词。
善隶书。
书格劲逸。
抗行钟张。
弱冠进士出身。
寻判入高第。
秘书省校书郎
天宝初制策甲科。
作尉醴泉
又以八使表能。
迁于长安
未几。
监察御史
荐承诏旨。
巡抚河陇。
曾至五原
有冤讼久而不决。
公理之得情。
郡人悦服。
时方炎亢。
而甘泽澍焉。
巷俗谣言。
谓之御史雨。
又士族有斁于名教者。
朝臣有侮于宪度者。
公悉弹奏。
正以礼法。
宪纲震肃。
朝旨嘉焉。
武部员外郎
宰臣杨国忠以外戚登庸。
恶不附已者。
出为平原太守
公性本宏裕。
及到官。
推是道也。
以临其人。
躬疾苦以劝义。
征徭以劝学。
令不肃而信行。
教不敷而化洽。
十四年。
贼臣安禄山豕突蚁动。
逆常干纪。
徵师矫命。
自蓟长驱。
公血愤中激。
乃宣言曰。
焉有人臣。
忍容巨逆。
必当竭节。
龚行天讨。
会郡中方集静塞军屯丁三千馀人。
公因之。
又召境内举武艺者。
仍发财募义勇之士。
未踰旬。
成万人军。
于是戒严固守。
仍表其状。
是时海内承平。
禄山窃发。
两河之间。
未有奉章表者。
禄山洛阳
留守李憕中丞卢奕御史蒋清
以三人之首。
传胁河北列郡。
平原
公斩其使。
收三人之首。
哭而葬之。
遂有表上闻。
元宗每朝以薄俗罪已。
及得公表大悦。
称叹者久之。
顾谓左右曰。
真卿何如人。
而所为乃得尔。
因就拜户部侍郎
兼领平原
又加河北采访招讨使
仍赐以诏书云。
卿之一门。
义冠千古。
由是公之德声。
震于天下。
时公从父兄常太守杲卿
同公建义
愤激于衷。
生缚贼将何千年高邈。
献于阙下。
遂通太原之路。
忠烈之风。
出于一门。
诗云。
孝子不匮。
永锡尔类。
夫忠臣亦如之。
是时渔阳太守卢全诚济南太守李随清河长史王怀景城司马李炜
各拥兵数千。
或至万人。
以附于公。
邺郡太守王焘
禄山移摄河间
掾吏李奂斩伪署河间长史杜暮睦。
河间众归于公。
北海太守贺兰进明率精锐五千济河。
有诏助公讨伐。
自是仁者赴仁。
义者赴义。
勇者不敢爱其力。
智者不敢秘其谋。
清河词客李萼
少年有志。
献奇于公。
以通邻好。
增补军实。
殿中侍御史沈震盐山穆宁武邑尉李铣清河主簿张澹贾戢。
各抒器能。
参赞成务。
公以长事进明。
众同甘苦。
莫不毕力。
能公之役。
贼帅袁知泰。
恃众犯我聊城之西。
二鼓而破之。
获斩万计。
其时河朔一十七郡。
同日向愿。
进兵二十万。
横绝燕楚。
旁贯井陉
土门
太原
河北节度使李光弼方节度使郭子仪得横行河朔
常山赵二郡。
大破贼帅史思明嘉山
皆公之由也。
推诚无私。
信及旁郡。
平卢将刘正臣渔阳来归。
公以渔阳贼之本根。
欲坚其意。
乃割爱子颇。
令越海与正臣通问。
兼遣军资十有馀万。
俄而寇陷京师
驾在灵武
往来传置
梗圯不通。
公以帛书表章。
封于蜡丸内。
俾健步宵行昼伏。
四远以闻。
因奉诏。
肃宗即位之初。
遣使乘驿。
布于江淮
王命再通。
繄兹是赖。
又迁工部尚书御史大夫
采访招讨等使如故。
其年冬十月
贼将尹子奇史思明等。
以劲兵十万。
发自燕南。
先陷沧瀛。
次陵德棣。
猛若燎火。
冲如决防。
公内无兼月之蓄。
外绝同盟之援。
度势量力。
义无幸给。
不敢委身待擒。
贻国之耻。
遂与麾下归于凤翔。
有诏迁宪部尚书
寻兼御史大夫
西京平。
思复旧章。
屡进谠议。
触鳞忤旨。
竟不久留。
出为冯翊太守
蒲州刺史
充本州防禦使
又为酷吏所搆。
饶州刺史
升州刺史
充浙西节度使
刘展在于睢阳
反状己萌。
公乃饬偏师
利五刃。
水陆战备。
以时增修。
都统使李峘奏。
以为过防骇众。
肃宗有诏。
追拜刑部侍郎
进爵县公
寻而刘展陵陷江淮
李峘败绩奔走。
时之议者。
皆多公之先觉。
之沮计焉。
御史中丞敬羽
诈佞取恩。
恶公刚直。
以谤语阴中之。
天威赫然。
责命斯极。
蓬州长史
代宗即位
利州刺史
未之任。
徵拜户部侍郎
吏部侍郎
银青光禄大夫
金紫光禄大夫
江陵尹兼御史大夫
荆南节度观察使
未辞阙而銮舆幸陕州
公扈跸行在。
尚书右丞
及还京。
刑部尚书
续兼御史大夫
充朔方宣慰使
进封鲁郡公
食邑二千户
宰臣元载
怙权专政。
每有公议。
正言引经。
不为之屈。
指擿将如规之。
心衔色忿。
蓄而将发者数四矣。
会摄享太庙。
诬以祭器不修。
启于宰臣
因奏公谤讟时政。
峡州别驾
未到任。
吉州别驾
抚州刺史
湖州刺史
政尚清净。
长孤养耆。
彻备隍。
式廉明。
进吏事。
特责大旨而已。
郡人悦之。
立碑颂德。
而耽嗜文籍。
卷不释手。
初在德州
尝著韵海镜源。
遭难而止。
至是乃延集文士
纂而成文。
古今文字该于理者。
摭华撮要。
罔有不备。
为三百六十卷。
以其包荒万汇。
其广如海。
自末寻源。
照之如镜。
遂以名之。
又著吴兴集十卷。
庐陵集十卷。
临川集十卷。
并行于代。
大历末
奸臣伏诛。
宰臣杨绾常衮举公旧德。
宜在中朝。
徵拜刑部尚书
公乃奏上所著韵海镜源。
帝嘉之。
藏于集贤书院及秘阁
公前后三领大司寇
以年老辞荣。
上爱其才。
吏部尚书
汰九流。
用正庶官。
代宗晏驾。
朝廷以公鸿儒。
详练典故。
举充礼仪使
祗护陵寝。
率礼无违。
光禄大夫太子少师
使如故。
著礼仪集十卷。
上方倚以为相。
为权臣所忌。
太子太师
外示崇高
实以散地处之也。
建中四年
贼臣李希烈阻兵淮右。
诏公奉使宣慰。
豺狼方炽。
或谕公逗遛以需。
公曰。
君命也。
焉避之。
既见希烈
奉宣朝旨。
词不屈。
志不挠。
贼党乃交刃胁之。
慢骂不逊。
公视之凛如。
责以悖逆。
希烈不敢亢逼而退。
久之。
置酒大会。
将饯公复命。
行有时矣。
遇叛臣李元平陷我汝海
委质贼庭。
公于座上数其背恩。
厉气叱责。
叛者惭赧。
密以异语动于希烈
希烈意变。
遂执公。
囚于官舍。
防以甲士。
或掘阱于侧。
或积薪于前。
或绐以瘗填。
或许以焚烁。
虐毒万计。
期公毁节。
公谓之曰。
愿假一剑。
岂劳多端。
服义而终。
乃其所也。
贼竟不敢逼。
贞元初
希烈汝州
是时公幽辱已三岁矣。
度必不全。
乃自为墓志。
以见其志。
是年遇害于汝州龙兴寺
春秋七十有六。
自登朝及作藩牧。
常以安君厚俗为务。
奖善伐恶为志。
言非至公。
不发于口。
事非直道。
不几于心。
植操则夷齐之高也。
理戎则羊陆之仁也。
当朝则汲黯之正也。
莅下则廉范之通也。
蕴是具美。
行乎至俭。
强暴莫敢冲。
千飙不能动。
大义久废。
公起之。
醇风久醨。
公还之。
非贤人之业。
何以臻此。
然虚已下士
不以名位自高。
苟有道者
蓬门鹑衣。
必与抗礼。
平原
尝荐安陵处士张镐公辅之量。
数年间位列鼎司
论者称之。
善与人交。
执友之子。
义均甥侄。
介操所至。
不迁其守。
刚而中礼。
介而容众。
静而无闷。
动而有光。
便于已。
希权倖不为也。
君有命。
蹈汤火不辞也。
心在弭乱不在功。
志图报国不图生。
故其杀身成仁。
视死如归。
虽汉之龚胜
魏之王经
无以加焉。
昔卫铭孔悝
鲁颂僖公
在礼经。
形于雅什。
佥以为公之事君事亲。
爱敬直清。
跬步不忘。
德充也。
服义戴仁。
颠沛以之。
行极也。
探赜儒府。
述古立言。
文经也。
勤劳王家。
靖难安仁
武功也。
颂声不昭。
后嗣何观。
于是故吏庐州刺史李萼
乃刊石建碑。
旌于不朽。
尝参公会府
公卿之末。
备位史臣。
俾赞丕烈。
永示将来。
敢竭不才。
恭述所闻。
铭曰。
天祚圣唐。
降贤救时。
烈烈鲁公
毓德应期。
岩峙玉镇。
伊傅之师。
文武忠信。
天子是毗。
亦既升朝。
侃然正色。
润我王度
作藩于德。
贼为豺虺。
流虿下国。
公饬王旅。
殄扫妖慝。
解纷以和。
柔逆以忠。
万里狂飙。
半为淳风。
君子知微。
遇变则通。
全我庶人。
入奉宸聪。
副丞相
是司喉舌。
周旋七命。
内外胥悦。
营营青蝇。
不害其洁。
危行言孙。
保兹明哲。
用启土宇。
于鲁。
式是百辟。
彝伦攸叙。
乱靡有定。
盗扰淮浦
帝曰汝贤。
代予宣抚
孰不怀忠。
处死难之。
于赫我公。
视险若夷。
猛兽龂龂。
履之不疑。
扇彼薄俗。
惟缉惟熙。
昔在申伯
作藩周室。
诗人歌颂。
尚播声律。
矧我文忠
人之纪纲。
功侔四时。
节贯雪霜。
焕乎立言。
殁而弥彰。
日居月诸。
垂范无疆。
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798年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公讳燕奇字燕奇
宏农华阴人也。大父知古。
祁州司仓。烈考文诲。
天宝中实为平卢衙前兵马使。位至特进检校太子宾客
封宏农郡开国伯。世掌诸蕃互市。
恩信著明。夷人慕之。
禄山之乱。公年几二十。
进言于其父曰。大人守官。
宜不得去。王室在难。
某其行矣。其父为之请于戎帅
遂率诸将校之子弟各一人。间道趋阙
变服诡行。日倍百里。
天子嘉之。特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
赐勋上柱国宝应二年春
诏从仆射田公平刘展。又从下河北
大历八年。帅师纳戎帅勉于滑州
九年。从朝于京师
建中二年。城汴州
功劳居多。三年。
从攻李希烈。先登。
贞元二年。从司徒刘公复汴州
十二年。与诸将执以城叛者。
归之于京师。事平。
御史大夫食实封百户
赐缯䌽有加。十四年。
年六十一。五月某日。
终于家。自始命左金吾大将军
凡十五迁为御史大夫。职为节度押衙右厢兵马使马军先锋兵马使
阶为特进。勋为上柱国
爵为清边郡王。食虚邑三百户至三千户。
食五百户终焉。公结发从军四十馀年。
敌攻无坚。城守必完。
临危蹈难。歔欷感发。
乘机应会。捷出神怪。
不畏义死。不荣幸生。
故其事君无疑行。其事上无间言。
仆射田公。其母隔于冀州
公独请往迎之。经营贼城。
出入死地。卒致其母。
田公德之。约谓父子。
故公始姓田氏。田公终而后复其族焉。
嗣子通王属良祯。以其年十月庚寅
葬公于开封县鲁陵冈。陇西郡夫人李氏祔焉。
夫人清夷郡太守祐之孙。渔阳郡长史献之女。
柔嘉淑明。先公而殂。
有男四人女三人。后夫人河南郡夫人雍氏。
某官之孙。某官之女。
有男一人女二人。咸有至性纯行。
夫人同仁均养。亲族不知异焉。
君子于是知杨公之德又行于家也。铭曰。
烈烈大夫。逢时之虞。
感泣辞亲。从难于秦。
维兹爰始。遂勤其事。
四十馀年。或裨或专。
攻牢保危。爵位已跻
既明且慎。终老无隳。
鲁陵之冈。蔡河在侧。
烝烝孝子。思显勋绩。
斲石于此。式垂后嗣。
翰林侍讲士正奉大夫尚书兵部侍郎秘书监上柱国江陵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三百户食实封二百户太子太师文庄杨公神道碑铭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四一、《苏魏公文集》卷五一
淳化五年冬十月真宗皇帝寿王出阁尹开封
朝廷慎选府僚,转导明两,于是驿召镇安军节度行军司马杨公为左谏议大夫,充开封府判官
至道元年秋八月,春宫建,兼太子左庶子
三年三月,储皇践极,由给事中工部侍郎,充枢密直学士秘书监,再迁礼部。
踰年以衰耄求解近职,进兵部侍郎
未几,特置侍读学士,秩如内禁。
公以本官充翰林侍读学士,兼官如故。
夏侯峤、邢炳、吕文仲,实并命也。
上日赐会秘阁,宠以七言御诗,儒学之官,一时为盛。
以公春宫旧僚,眷待尤异。
每清问访对,从容言天下之事,多至移刻,造辟之论,世莫得而闻也。
方将图旧熙功,记善惇史,属遘足盭,移告家居。
玺书银珰,诊问旁午,仍以御封上药赐之。
咸平初,郊不及陪扈,特诏赉物如侍祠,仍进封江陵郡侯
未几,銮辂北巡,公舁疾辞于苑中。
上谕以勉进医药,不久当相见。
及驻跸大名,又以手诏问平安好否。
三年正月二十三日,车驾还都,遽遣中使慰谕。
后二日,以疾不起闻,上为轸恻久之,特辍视朝一日。
兵部尚书,降内司宾至其第,赙钱五十万、帛五百疋,又赐祥符县之北常村茔地。
缘葬所须,皆出王家钱,内侍任文庆实监护其事。
诏以其婿太丞谯国宋公皋直集贤院,外孙常山公绶为太常寺太祝,侄孙偃、集并同学究出身。
盖圣主所以尊贤悯旧,推往抚存,终始之恩至矣。
公讳徽之,字仲猷,胄出华阴著姓。
太尉震七世孙信安侯向之子奢,仕林太守
永嘉南渡,徙籍上饶
奢之十五世孙光翼,唐上元中信州刺史,以刘展江左,遣其子建安宣挈族人归于,因家浦城
遂占数建安焉。
子孙累世以财力擅州里。
公之曾祖式辟王潮参谋军事,未几辞归,终老于家。
祖郜当唐季盗起,率合义徒千馀人保守土境,补闽义军指挥使,累官至本州防禦使
考澄生戎马间,独业文史,尝以策画干忠懿王,王一见奇之。
表置幕府,俄假绯衣、银鱼,为本县令,卒官,以子贵赠尚书礼部侍郎
公,礼部次子也。
少刻学自立,不妄交游。
邑人江文蔚善词赋,江为能歌诗,并延置客馆,切靡友善,遂与齐名。
浔阳庐山学舍甚盛,因往肄业。
属李氏失政,不欲仕其国,乃潜服间道达于汴洛,贽文公卿间,特为窦仪、王朴所知。
王公答书,以奇士目之。
周显德二年,第进士,同奏名者十六人。
世宗命近臣覆实,惟公洎李覃、何俨、赵邻几中选。
解褐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校理,历著作佐郎右拾遗
窦俨同修礼乐书,时相范质尤器待之。
国初,加朝散大夫,出监唐州方城县商税。
值故人奉使廉访谣俗,公见之,因言主上应天顺人,海宇宁一,宜崇尚儒术,以厚民俗。
使者还,具白其语,颇拂上指,左降凤翔府天兴
府帅王彦超籍其名,待以宾礼。
平,徙嘉州峨眉
开宝初,复佐著作
刘温叟御史中丞十二年,屡求解职,不许。
及卒,太祖宰相,朝行中谁可继温叟者。
薛居正对曰:「杨某,即温叟所放进士,节行清白,亦相类也」。
时虽不果用,然朝论自此以旧德处之。
出知全州
太平兴国中,再转右补阙,代还,陛见日,太宗顾左右曰:「朕在藩邸,即闻其能诗」。
因尽索公之所著。
奏御凡数百篇,仍别献谢章,其落句云:「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皇王问姓名」。
他日又献《雍熙词》十篇,上皆称善,用其韵以和答焉。
自是,圣藻宸章,多得别本之赐。
尝属疾,上敕医视之,赍钱三十万,皆非常比也。
侍御史库部员外郎,更判刑部南曹同知差遣院赐紫衣、金鱼。
太宗留意儒雅,日阅群书。
翰林学士李昉等采前代文章,类为千卷,号《文苑英华》。
谓公邃于风诗,专俾编诗为一百八十卷。
端拱初,由兵部郎中左谏议,出知许州
判史馆,加修撰兼判昭文馆集贤院
因次对上言:「方今取士,多以文词,罕用经术。
望诏太学,增博士员,选通经专门之学,擢以本官,分教胄子,用广风化」。
太宗深嘉纳之,谓辅臣曰:「杨某,儒雅之士,操履无玷,寘之馆殿,得其宜矣」。
元夕,预召乾元楼观灯,上喜其老而不衰,盖有意于器使也。
公性方介,疾非道以干进者。
每言温、寇用击搏取贵仕,使后辈务习趋竞,礼俗渐薄矣。
察斯言,可以知其趋舍之所存也。
枢密副使刘昌言、翰林学士张洎、钱若水皆不次进擢,而右计使董俨方图柄任,尝谓公曰:「上待二翰林甚厚,旦夕且大用矣」。
后公语直史馆钱熙,即而达于刘、张。
二人指摘,以为公构造飞语,中伤近臣。
上闻而恶之,不复问状,即日贬山南东道节度行军司马
未行,易镇安
升王府。
方公之斥也,年过七十矣,自以为没世不复用矣,而人亦谓之老且废也。
然而斥未数日,而易近镇;
又数月,而登藩朝之选。
非上所隆遇而厚信者,莫得而与焉。
而公出左官,首当新命,非夫文行业履之素茂,岂能取信于人主?
非上之诚明,待下不疑,亦不能排众毁而独任。
卒所以护翼储闱成令闻者,由夫知臣之明而信道之笃也。
公初拜府僚,自坡省至贰卿凡五命,皆与故相毕文简公同制,而公位其上。
景德初真宗登用旧人,毕公兵部预政事,踰月遂冠宰。
而公以耆年先薨,故不及大任。
然以儒者起远方,值世故,涉险难而达中朝,遄遘龙兴,荐遇好文之主。
晚年,遭会风云,得以行其所学,虽不至公卿,亦不为不遇也。
公纯厚清素,外无矫饰。
仕数进黜,不为夷险易其守。
而博闻强识,出于天质。
善为清言,好论典故。
自唐以来,士族人物,风流雅俗,悉能详记,听其言,粮道不绝。
酷信瞿昙修因之说,居常以五鼓夙兴盥漱,诵黄卷,如是者三十年犹一日也。
加之保守名节,兢慎不懈,故自结发至于启手足,未尝有过事。
当时论者,以谓孔子所云「善人,吾不得而见之」,又曰「吾未见好学者」,公之谓欤!
平生以风鉴自高,而寡合于世。
前辈惟故相李昉、贰卿王祜深相推挹,仆射石熙载、参预李穆、贾黄中与为文义之友。
翰林王禹偁于布衣时,荐戚纶馆阁,是二人者卒为名臣。
雍熙中,从孙南阳公亿,初以神童召对。
君相以为异人间出。
公犹勉以进修,不可已。
其后高名峻节,一代宗师。
每叙事质疑,其言必称从祖江陵公云尔,其取重有识如此。
常戒学者,当务三多:著述、看书、持论。
尤难属文,须词理相副,不尔同乎案检,无足观也。
所为文章,高雅纯重。
素好吟咏,老而不废,对宾客论诗,则终日忘倦。
言六义者,莫不宗之。
有集二十卷,没后,上令夏侯峤取以留中。
公刻意精思,以臻乎大成;
劳形啬神,以向乎具福。
咸平中王翰林黄州,未行,旬浃之间,公三至其家,慰勉开释,情礼备至。
时人即服其风义之敦厚,又叹其精力之强固。
非夫钟秀之异而纯守之固,能至是乎!
初,母夫人章之在娠也,梦朝南极,见老人拜以为母。
他日又梦大星陨于室,噏而吞之。
既寤,咽中尚热,无几何而公生。
及薨之前一夕,冠带仰瞻于庭下,归而趣家人治后事,曰:「吾之星位退矣」。
翼日遂捐馆。
岂儒宗耆英生皆禀精文象,殁则反舍于辰房乎?
公享年八十,室中牟王氏,尚书金部郎中浣之女。
继晋江王氏,国子博士仁郁之女,号太原郡君,后公十三年卒。
自卒及葬,真宗再遣中贵人,以缗帛恤其家。
公无子,一女前夫人所生,三岁而失所恃,继夫人躬自鞠毓,逮于笄字,历选良匹,遂归谯公。
累封郑国太夫人
贤明通书,治家有法。
子即常山宣献公也,公薨时方十龄,而超异夙成,克荷后事。
图书素业,一以付之。
宣献公以文章道德显赫两朝,佐佑仁皇,再登宰政。
号令风采,为时宗工。
虽德业所基本乎世阀,而绪风克绍,抑自外门。
景祐二年冬十二月宣献公奏疏上前曰:「臣之外祖,早事先帝,在天府为上介,在春坊为首僚。
际会龙飞,待遇无比。
殂谢之日,恩备始终。
官应定谥,而故吏失于陈请。
二夫人配食,复阙从子加赠之文。
窃惟圣朝,敦奖世臣,宜蒙褒贲,非敢以臣备位,辄觊恩荣」。
是月,制以太子太师襚章、文庄公诔策,告其第。
又以京兆太原郡夫人追命告配室。
于时郑国方康宁在养,躬拜函,承颜显亲,事光两族,士大夫以为庆善之所及也。
宣献下世,嗣子今龙图阁直学士某,终养祖堂,上承适重,外曾冢庙,继修常事。
自礼部以上葬浦城者,则其邑有旧所构佛祠,敕号等觉禅院,以为殖福之地。
又有施田,以饭其净众。
今族孙进士倜主其世祀云。
杨氏徙建安且六世,至公始显。
继以南阳文公,其族仕者益众。
尚书驾部郎致仕、赠太常少卿士彦,皆公之兄弟诸孙也。
龙图君每维宣献之志,以谓公之赐茔,密迩都门,安宅兹久而神道弗表,非所以称累朝宠饰之意。
顾谓某尝学旧史,前言往行,父祖之所逮闻也。
见咨撰述,义不得谢,又继之以铭。
铭曰:
惟宋三世,章圣
粤有直贤,以相储贰
储相谓谁?
杨公、毕公。
朝之旧德,时谓儒宗。
既继圣,乃作毕命。
公老而亡,不迨共政。
公之道义,天子傅师
公之操履,朝廷表仪。
仕躐等夷,政讥击搏。
公高风,俗以敦薄。
学者纷纭,论义交错。
得公语言,士有规矱。
公之云亡,帝思旧勋。
宗无主祀,女裕后昆。
敦恤其家,干以王人。
熟传其业,付于外孙。
宪宪外孙,民宗国器。
京兆家书,太史篇记。
浃洽旁罗,遂用名世。
佐佑仁宗,辅成至治。
养堂念亲,欲报之德,顿首上前,上为怆恻。
小君,襚章诔策。
褒厥世臣,贲于宗祏。
惟祖惟孙,有德有言。
孝承慈颜,恩荣外门。
永锡祚嗣,流其庆源
殁而不朽,清风尚存。
古之盛德,必有识表。
窆繂于埏,丽牲在庙,公荣浚郊,木拱周道。
揭此铭章,来裔是告。
感事 其六 明末清初 · 顾炎武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亭林诗集卷之一
自昔南朝地,常称北府雄。
六军多垒日,万国鼓鞞中。
听律音非吉,焚旗火乍红。
恐闻刘展乱,父老泣江东六月壬午督师标下兵与浙江兵閧于镇江西门外焚民居数百家周礼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诏吉凶左传僖十五年火焚其旗通鉴唐肃宗纪安史之乱兵不及江淮刘展田神功讨平之其民始罹荼毒矣)